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红色LED

清朝河道官员到底有多有钱果然是贫穷限制了

发表于:2023-12-19 11:33:48 来源:宏馨资讯

清朝河道官员到底有多有钱 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还不知道:清朝河道官员到底有多有钱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年间,里河同知张灏请河道总督赵世显饮酒,在树林中挂了六千盏明灯,又让三百名兵丁持火点烛,用剪刀剔除烛花。半个月后,赵世显回请张灏。宴会上,灯有万盏之多,但点烛剪烛的不过十来人。可等到赵世显吩咐点灯,只听飒飒有声,万盏灯火一起点亮,不需要剪烛花且能通宵光亮。

张灏不解其故,于是花重金收买了赵家奴仆,这才知道赵家的灯火是用火药线串联在烛心的顶部,每一药线串联着百盏灯彩,点燃一线则顷刻之间百盏皆明。烛心用薄绸子做成,每隔半寸放一个极小的鞭炮,蜡烛燃烧半寸,鞭炮即响,烛花被炸飞,因此不需人剪。

当然,赵世显与人斗富并不是每场都赢。某日,扬州一盐商宴请赵世显,十里之外就张灯结彩。酒足饭饱之后,主宾进入闲室小坐,不一会儿,有两名美女呈上两个小锦盒,赵世显打开一看,两只关东貂鼠跃然而出,向他拱手行礼。赵世显不得不服。

赵世显之所以敢如此斗富,和他的职务大有关系。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曾对赵世显说:“治河工程非常艰险,愿意去的官员还那么多,如果没有好处,你们怎么会踊跃前往呢?”由此可见,当时的“河工”(管理治河工程的官员)已是官员趋之若鹜的肥缺了。

有清一代,河工任务特别艰巨,面临的仕途危险性也更大。但风险与机会共存。清代中叶以后,河道愈治愈坏,每遇缺口,朝廷投入很大,同时由于河工修防工程的复杂性、准确审核的困难性、河道漫决发生的随机性等因素,给治河官员的贪冒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而“河工”成为肥缺,大家纷纷钻营求进。

再者,河工对那些前来巡察的京官,来时接风洗尘,走时馈赠礼品,使贪冒行为得到遮掩。这些额外支出自然巧立名目,纳入河工内开支。

河工贪冒之风如此猖獗,以致几代清帝都无可奈何,无怪乎魏源这样总结:鸦片烟乃“民财之大漏卮”,而河工是“国帑之大漏卮”。

色彩杂志

建筑与装饰期刊

拳击与格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