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层起名废Ps小白成长记第27天杂色滤镜
杂色也可以说是“噪点”,该滤镜组可以添加或移去图像中的杂色,总计包含5种滤镜,其中
添加杂色:添加杂色滤镜
移去杂色:减少杂色、蒙尘与划痕、去斑、中间值。
1、减少杂色:图像降噪可以降噪和磨皮,可以对整个图像进行统一的参数设置调整,也可以对各个通道的降噪参数进行分别设置,在保留边缘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图像中的杂色。
素材1
实例27.1-适当减少杂色
在操作过程中,切记不可过度为了光滑,否则就失去皮肤质感了,图像失真就失去磨皮的意义了。还有一点要强调,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对人物五官要进行处理,否则整幅图像就不好了。
素材其实也就很不错了,适当减少杂色会更好一点。
参数理解比较容易,重在实践,选择高级选项,可以对通道【RGB】三个分别进行设置,通道这块目前是盲点,作为下章节学习的内容。【剧透了】
2、蒙尘与划痕与第一个实现的功能差不多,参数不如第一个减少杂色多。也可以制作转手绘。
对磨皮进行解释,所谓的磨皮就是指将肌肤质感的修饰,使肌肤变得光滑柔和,最高水平能达到婴儿般水嫩[捂脸]。
通过参数的调整,发现画面中的细节减少,大部分接近的颜色都被合并为一个颜色。可以将噪点与周围正常的颜色融为一体,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也能够实现较少的细节使其更接近绘画作品的目的。
所有滤镜都是无限接近于,但是不会完全达到,这点大家要明白
参数:半径-越大越模糊;阈值-越大,消除杂色越弱。
这里的消除杂色不是抠出去,而是与正常颜色的融合。
3、去斑无参数滤镜,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多次进行去斑操作。
素材2
实例27.2-去斑
检测图像边缘,模糊边缘外的所有区域,同时会保留图像细节。素材大约用了三次去斑,叶片上的小水珠消失不少,过犹不及。
常用于细节的去除和降噪。
4、添加杂色可以在图像中添加随机的单色或彩色的像素点。用来修缮图像中经过重大编辑过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区域增添一些略有差异的像素点,以增强细节感。
对比较复杂的参数进行说明
分布:平均分布-随机向图像添加杂点,效果比较柔和;高斯分布-沿一条钟形曲线分布杂色的颜色值,以获得斑点状的杂点效果,比如制作雪花,我们选择此分布。
素材3:冬日美景
实例27.3-添加杂色,雪花效果
分享下添加雪花的参数设置,大家可以有更优的设置
步骤:
1、绘制一个较小的矩形区域,填充黑色,然后应用该滤镜,设置参数如下:
杂色数量25%,高斯分布、单色。
2、将该图层图像放大到与原图像一致;
3、对该图层执行模糊-动感模糊,参数设置角度-40,距离30(模拟雪花降落,一般情况下都有角度)
4、对该图层混合模式选择滤色(将黑色杂点去除,剩余的白色部分模拟雪花),不透明度设置75%,
5、为了丰富雪花的层次,我们可以复制一层,然后等比例放大即可。
5、中间值可以混合选区中像素的亮度来减少图像的杂色。该滤镜会搜索像素选区的半径范围以查找亮度相近的像素,并且会扔掉与相邻像素差异太大的像素,然后用搜索到的像素的中间值替换中心像素。非常拗口的说明。是不是作者也不太懂[灵光一闪]
我通过作者这个描述,大致理解的就是:基于亮度,先找到中间像素,然后替换差异大的像素。
杂色滤镜组功能较少,完成学习,下节我们学习其他滤镜组(这组名起的,估计是实在无法对这种滤镜进行归类了[捂脸],无奈的一种起名。比如人名:焦后跟~,哈哈[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