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客厅装修哪家环保菏泽先模风采丨林国强
鲁网12月31日讯(记者 洪常良) 20年来,他接、转、办环境信访案件6757件,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600余件。多次荣获二等功、三等功,2011-2012年度获全省环境信访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山东省环境应急暨监察监测技术比武先进个人;2015年度全省环保公安联勤联动执法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获得菏泽市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先进个人、山东省生态环境执法标兵。他就是被授予菏泽市“担当作为、乐于奉献”先进典型的菏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综合科科长林国强。
林国强,1975年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2000年6月入党,大学本科学历,1999年考取律师资格,一直从事环境执法工作。执法中曾多次面临生死考验,但他立场坚定,严格执法,坚守初心使命,乐于担当奉献。他始终认为,党和人民让自己站在了环境保护执法的岗位上,就要勤奋刻苦,扎实工作,尽自我的所能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守护人民的碧水蓝天。
坚守执法一线 多次经历生死瞬间
作为一名一线环境执法人员,他经常穿着牛仔裤,运动鞋,便于工作。没有昼夜之分,没有节假日。执法车上就是休息的地方,累了就停到路边睡会,不是一天,是天天。林国强总说:我年轻这活就得我干,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年轻的同志从我的手中接过这项工作,就象我接过来时一样。
采访时,林国强讲了几个难忘的执法案例,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12年初夏,接到举报称一家纸厂偷排废水。晚上12点多,他和同事去突击检查。凌晨3点左右,发现污水从一根水泥管中流出,直排河中。取样后,林国强顺着水泥管走向寻找排污口。由于天黑,不慎掉入约7、8米深的窑坑中,裤子也挂烂了。多亏坑中水浅,他摸索着顺着一道雨水冲刷的沟缝爬出大坑,终于找到了企业偷排的证据。
2016年年底,林国强去一家化工企业检查污水处理设施。在取样时,由于污水池边结冰,他一下子掉进冰冷的带有油污的池中。同事赶紧把他拉了出来。当时全身衣服湿透,还结了一层薄冰。但他坚持取完水样,才回家洗澡换了衣服。
林国强曾在一家违法企业被十几个人围住、恐吓,他没有退缩,挺身保护着同行的记者和录相资料。事后,他说:这次我只要退缩了,那么今后就会有第二次退缩、第三次退缩。记忆最深的是2006年的秋天,接到群众举报,城区有一家洗浴中心烟囱冒黑烟。林国强立即与媒体联系,并到现场进行处理。当他们赶到洗浴中心门外录相取证时,忽然从里面冲出一个人,手里举着一把长约40公分,宽约20公分厚厚的砍刀跑了出来,面对那把刀的时候,他依然没有退缩。最终使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
认真处理信访 件件有落实
2007年,菏泽市环境信访大量增加。法律专业毕业的林国强接手了这项工作,而这一做就是11年。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处理起信访件来总是认真仔细,生怕有失误。他总记得局领导的那句话: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咱们工作的漏洞呀,我们得补上。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宣传科科长甄健对记者说,为了确保菏泽市的12369环保热线能够实现24小时畅通,林国强把固定电话设置为无人接听时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上。这么多年下来,从头两年的听到电话就哆嗦,到后来时常幻听自己的手机响,他强迫自己去适应这种生活。2017年他的妻子因病到济南住院治疗,而此时恰逢中央环保督察,他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在陪护期间把办公的笔记本带到医院,两个多月共指导县区局处理环境信访1000余件,做到了件件有落实。
2015年,有位老大娘走进了原市环保局信访办反映邻居家的噪音问题,尽管这类的噪音污染并不归环保部门管理,但他林国强没有推辞,详细的询问了情况,并向老人承诺:大娘,你年龄大了,别再跑了,我帮你办这件事儿。通过各种努力,事情解决了,老人又专门跑到局领导那儿表扬他:林科长太好了,是真心为群众办事呀。
创新案件自查模式 确保行政处罚无异议
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过程中,林国强创新了调查人员在案件调查终结后的自查模式,每一案件在调查终结后并不马上移交法规科审查,而是由调查人员自查,包括调查经过、违法事实、证据及证明方向、法律依据以及最终的建议,每一项都要自查:调查过程是否合法;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缺失、是否合法有效、相互之间是否矛盾、是否形成有效证据链条;法律适用是否准确、自由裁量是否符合规定;建议是否适当等都要确定没有问题,才向法制科室移交。通过使用这一自查模式,他向法制科室移交的案件没有出现一起问题案件。有些受到处罚的企业的负责人和律师开始对处罚还有不同看法,但在看了自查报告后,都直接表示对案件无异议,主动接受处罚。
2018年,一家垃圾电厂因8户群众未搬迁,投入生产,被群众举报至环保部,省厅多次催办,县环保局迟迟做不出处理意见,局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林国强。
林国强在设备上爬上爬下,在恶臭的垃圾站钻来钻去,为该企业列出了六项大的问题。最终以涉嫌未落实环评审批部门审批意见投入生产为由立案处罚。他利用自己娴熟的取证技巧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制作了合法、详实、完善的全套证据材料,在一份份录相、一张张照片前和全套的证据材料面前,企业负责人认识到了自己企业确实存在问题,表示马上对照环评及批复进行停产整改。在对该企业进行现场核查时,发现该企业固化后的飞灰仍未采取措施整改,又以该企业涉嫌未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造成工业固体废物流失为由进行了立案处罚。企业受到了惩罚,也接受了教育,对环保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18年7月,砖瓦窑行业环保专项行动前,林国强顶着烈日、爬到高温的窑炉上,全身如同水洗过一样,汗水打湿了手中的笔记本,然后又很快蒸干了!就这样,他逐一环节查、记,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制作了详细的菏泽市砖瓦窑行业统一的环境现场执法要点、执法标准和取证规范,保障了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2019年8月,为更好的查处工艺落后的轮窑生产企业,他顶着腾腾的窑炉热气,钻入窑炉内部拍摄炉内状况,又测试出砖窑门的压力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处理落后工艺的轮窑找到了事实和法律依据。
在工作中,林国强结合菏泽环境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提升案件办理质量上下功夫,专门针对行政执法证据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收集各种素材,借鉴公安机关和其他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中收集证据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出合法、有效收集环保执法证据的方法,专门作成课件,对全市的环境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为规范菏泽市环境执法工作做了贡献。同时,为了方便基层执法人员和自己沟通,他还公开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各县区环保局碰到疑难案件,在实体法律适用、程序合法性等方面向他咨询,他都一一解答,并提供相对应法律资料,帮助县区环保局解决了大量执法难题。
企业安装“电监管” 提升执法精准度和效率
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一线环保执法人员,林国强以前执法多是“双随机”,不是随机上门“侦探”,就是接到线索到现场执法,效率低,精准度差。有的违法排污企业跟环保执法队员“打游击”:你来,我就关停生产设备;你走,我再打开生产。如今,有了“监管助手”,执法精准度和效率都得到极大提高。
现在,随时打开“监管助手”App,查看全市中小产污企业是否出现环保预警,是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综合科科长林国强的一项日常工作。如果发现预警信息,他会立刻调度,与污染源企业联系,提醒企业查看治污设施是否正在正常运行。
“电量监控的报警准确度高达95%以上。”林国强介绍,此前,我市对中小企业的环境监管主要靠人力,但是人力难以覆盖几千家产污企业。这些产污的中小型企业数量很多,规模偏小,位置分散,环境意识不高,治污设施停运、偷排时有发生,人力监管难度较大。“电监管”设施的安装,有效克服了这一难题,实现了对企业重污染天气减排措施落实情况的全面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