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室内装潢

古代的人怎么养猫古代人的养猫指南看看跟现

发表于:2024-11-14 17:59:07 来源:宏馨资讯

在现代,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独居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状态。孤独成为了现在年轻人的主要状态,于是越来越多的独居青年,都会选择养一个“毛孩子”回家来陪伴自己。就算是养不起的年轻人也喜爱“吸猫”“云养猫”,吸猫可不是现代最近才出现的现象,古代人对猫咪的喜爱是绝对不亚于现代人的。

小猫咪,真是一个神奇的物种。从达官贵人到文人墨客,无数人彻底的心甘情愿沦为“猫奴”。

查阅资料,从先秦开始,在《庄子·秋水》中就有明确的对于家猫的记载“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

最早是把猫叫做“狸”,狸狌在中国古代指的其实是野猫,这里的狸狌与驯养的骏马记录在一起,狸猫又擅长捉老鼠,所以这应该是最早的对家猫的记载。

那如何才能成为一只小猫咪的“铲屎官”呢?

“聘猫”也叫做“纳猫”,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逃不过的定律就是,首先都是看猫咪的颜值!

《相猫经》中记载:“猫之毛色,以纯黄为上,纯白次之,纯黑又次之。”

可见古人偏爱的是纯色的小猫咪,橘猫又是猫中的“猫上猫”。先选中中意的小猫咪,选中了也不是直接可以带走的,先要挑选一个去“纳猫”的良辰吉日,写一份纳猫契书,在挑选聘礼,才算完成了聘猫的前期工作。

纳猫契书和聘礼也是有讲究的。买卖牲畜是需要签订契约的,但是宋朝人在买卖猫上是用的聘书,也叫纳猫契书,目的是让天上的神仙也做个见证,今日与这个小猫咪缔结了契约。这里的纳猫契约就跟人纳妾的婚书一样正式,但是在纳猫契书上会写清楚:纳猫的时间,猫咪的外貌和纳猫人期望等等。

聘礼,如果是家猫生的小猫,纳猫的聘礼则是一包盐或者茶叶、白糖之类的;如果聘来的猫是野猫,则需要给猫妈妈一条鱼。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就是用一包盐纳了一只猫,夸奖它抓老鼠护着自己的书籍。

这些工作做完之后就可以带着猫一起回家了吗?先别急,带回家也是有规矩的。

《纳猫法》记载:用斗或桶,盛以布袋,至家讨著一棍,和猫盛桶中携回。路遇沟缺,须填石以过,使不过家,从吉方归。取猫拜堂灶及犬毕,将箸横插于土堆上,令不在家撒屎,仍使上床睡,便不走徃。

意思就是说带猫咪回家的时候需要把它装在斗或者桶里,外面在用布袋包着,再讨要一个筷子或者小棍,跟猫咪放在一起带回家,如果在回家途中路上有坑洼,需要填平后才可以回家。回到家后需要带猫咪拜见灶神和狗子,再将讨要的棍子插在土中,猫咪就会把这个插着筷子的土堆当成厕所,这就是古人的猫砂盆了。

小猫咪是带回家了,那现在人带回家首先就会驱虫,那古人会怎么办呢?

《行厨集》中记载:猫生虱,桃叶与楝树根捣烂,热汤泡洗,虱皆死。樟脑末擦之,亦可。

古人也就地取材制成了小猫咪的驱虫药,所以说古人也是“小事情体现大智慧”。

《猫苑》记载:公猫必阉杀其雄气,化刚为柔,日见肥善。

哈哈,不过不管是现代猫还是古时候的猫都逃不过---绝育。古人也知道给猫咪进行了绝育手术后,猫的性情会变得温顺,日渐圆润。

相信大家在读书期间都背过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抒发自己虽然在家卧床不起,也阻挡不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但是你知道这首诗的(其一)写的: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翻译过来就是:啊,外面的狂风暴雨好可怕呀!家里多么的暖和,我和猫猫才不要出门呢!可见古人爱猫也跟现代一样也很痴迷呢!

感谢您看完这份古代养猫指南,您觉得是古人爱猫还是现代人更爱一些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现代企业文化

艺术品鉴杂志

石材官网

现代英语杂志

中国金属通报

新一代

名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