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养猫的作家作家和艺术家为什么更喜欢养
我熟悉的作家里有很多都是猫奴,网上很容易找到他们怀抱着猫的照片,比如海明威,家里最多的时候养了三十多只猫,他留给世界最后的一句话就是,晚安,小猫。英国作家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还给她的猫写过一本书叫《特别的猫》,小说家安吉拉·卡特以女性主义和暗黑童话闻名,她有句名言说,我和猫投缘,因为我的祖先是女巫。博尔赫斯不但养了几只猫,还曾为其赋诗称,你是王者,在如梦隔绝的地方。村上春树在成名之前用他的猫的名字开了一间爵士乐酒吧,后来开始写小说的时候,他还调侃说,他的猫不喜欢他的小说,经常破坏他的手稿。
还有诗人布罗茨基,我曾经用他怀抱着猫的图片作为主页头像。前几天读书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个小故事,得知了他喜欢猫的原因。他说有次心梗发作,在朋友家里休息,他看到了朋友家的猫,“我望着这只猫——一只黑色的猫。我突然想到,无论采取什么姿势,无论它从事什么活动,甚至就连它排便的时候都是很优雅的”。我们对猫的痴迷似乎源于它接近于我们想象中的完美的人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猫都是泰然自若,一尘不染,疏离而独立,没有人的陪伴,它也能自成一个世界,有人在的时候,它也能融入其中。猫的身上有人一直渴望达成但无法实现的完美镜像。
相比普通人,文艺青年似乎对猫青睐有加。这种对猫独特的宠爱是一种错觉吗?这两天翻阅美国作家艾莉森·纳斯塔西撰写的两本小书都跟猫有关,一本是《艺术家与他们的猫》,一本书《作家与他们的猫》,两本书都有大量的撸猫照可以分享,可以满足很多爱猫人士的好奇心。不过,我最好奇的还是想了解,为什么这么多艺术家和作家喜欢猫。还真有人做过研究,在纳斯塔西的书中提供了一个例证,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他的代表作《裸猿》中提到一种观点,我们会在最爱的动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对于作家来说,猫代表着最吸引创作型的品质,比如神秘、聪颖、无畏、善变与感性等。
当然,还有很多生活性的品质,让人类与猫之间惺惺相惜。比如大多数作家和艺术家给人的印象是很宅,在众多宠物中间,大概没有比猫更适合做一个室友的吧。养只狗需要每天都要带它出来遛弯,但是养只猫完全不用出门,它大多数时间都比你更宅,不是打盹,就是睡觉,因为猫的平均睡眠时间都要超过了十二个小时。对于艺术家和作家来说,安静的环境是必须的,没有比养只猫更适合当宠物的,大多数时间里,它都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的面前,默默消失在你身后。就算它感觉到了被冷落,想要求关注的时候,也只会用喵喵的声音萌化着你,或者蜷缩在你的身边,卧在你的电脑上,偎依在你怀里,它不会打乱你的工作计划。猫发出最大的声音是呼噜声,这种声音不会惊扰你,反而让你瞬间出神,觉得这个世界太安静了。与其他太苛求陪伴的宠物不同,猫太独立了,以至于我们每次只能主动呼唤它,哀求它出现,它才懒洋洋地从你注意不到的地方出现在你面前。它过于高傲,以至于我们总忘记了,我们养的是一只宠物,而不是伺候一个主人,“猫奴”这个名字是最形象的。我们与猫之间的关系就像势均力敌的爱情,都想做对方爱的奴隶,但又都骄傲得不行,同时还想做对方爱的主人。如果你了解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就会知道,没有比“猫奴”这个称呼更好地诠释这一哲学概念了。
在《作家与与他们的猫》中提到了诗人布考斯基的一则访谈,他说如果你的感觉很糟,就看看猫,撸撸猫,便会觉得这个世界好多了。他还说“你养的猫越多,你就能活得越长。如果你养一百只猫,你会比养十只猫多活十倍的时间。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这一点,然后每一个人都会养一千只猫,长生不老。这很荒谬,却是真实的”。他养过一只一个耳朵的猫,有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布奇·凡·高·阿尔托·布考斯基,看起来是一个比他还有名的作家。
说起这个,文艺青年养猫与普通人养猫一个很大的区别大概也在这里,他们会给它取各种文艺范的名字。多丽丝·莱辛称呼她的猫为大帅,英国小说家埃莉诺·格林的两只猫,一个叫老实人,一个叫查第格,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为了致敬伏尔泰。海明威养过一只猫叫白雪公主。拉美小说大师科塔萨尔给他的猫取名为阿多诺。
当然,最好玩的是马克·吐温,这是一位猫的重度迷恋者,他养过三十多只猫,这还不知足,去乡下乡间度假的时候,他还租猫陪伴。他给自己的猫取名字也像他的文章风格一样充满了风趣,比如叫罪恶,饥荒,瘟疫,苏格拉底,废话连篇的人等等。养一群猫,单是取名一项就已经堪比写作了,难怪这么多文艺青年都喜欢在养猫上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