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现在新闻

小雨养猫蛋仔马背旅行骑行在深秋下

发表于:2024-11-14 17:11:10 来源:宏馨资讯

文/沈叔

四、扎营

野骑穿越的体验,除了骑行,其实还包括野外生活。

第一天中午的野餐,超出我的预期。所谓超出,不是指吃了什么,而是组织方的姿态。

本来可以找个草地铺个塑料布,或者每人发个盒饭,自己找个树荫下划拉两口。野外嘛,可以理解的。而他们专门搭建了简易就餐帐篷,有桌子椅子,竟然还有蓝白格子的桌布。

嗯,想起一个户外圈的传说,有个英国人爬雪山,在多带一个氧气瓶都觉得累赘的情况下,他竟然带了全套咖啡用具,爬到合适的地方,就坐下来慢慢喝咖啡,看夕阳。

也想起我参加的一个南半球海上科考。租用的是美国人的船,用的餐具全部都是骨瓷。我们在西风带里航行了好几天,风浪极大,一个浪过来,船一晃,全桌的盘碗全部摔碎,美国人不动声色的全部换新。

很作啊,很矫情,用金属的就好了嘛。

可是,我有时也觉得,在可以的时候,适当讲究一下,会让人想好好地活着,不凑合。

所以,先为蓝白格子桌布点个赞。

一路上吃的也还不错,风干羊肉面、土豆炖鸡腿、涮羊肉、手把肉、华子鱼、肉粥、奶茶和奶豆腐,起码营养够了。

大厨图图并没有上过烹饪学校,不过,做饭很有心得,广受欢迎,尤其是受女生欢迎。经常看到她们簇拥着图图,他坐在中间,两眼放光,侃侃而谈,让其他男生非常郁闷。

其实,野骑的生活问题中,除了吃,同样难解决或者更难解决的是住宿。因为骑行路线通常远离居民点,所以常需要露营。

搭帐篷露营,我认为应该是野骑的标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都有温暖的房间,干净的床铺,现代的卫生设备,野骑,也就少了很多应该有的味道。起码,不够野。

这次还好,只有两次露营。而且,都是在有牧民的地方,有牛圈可以挡风寒。

我睡觉比较轻。第一个晚上,周围帐篷此起彼伏的鼾声,基本让我一夜无眠。第二次,我将单人帐篷搭在一个远离队友的地方,心中暗喜,相信可以享受一个安静的草原之夜了。

谁知,草原之夜原来并不是安静。牛在吼,马在叫,狗也在吠,都在争当麦霸。帐篷外也好象有动物在走动,还不停地掀动帐篷,似乎在调戏我。殊不知我也算是住帐篷的老手了,知道这其实是风。可还是忍不住,突然打开手电照过去,把风吓了一跳。

刚迷迷糊糊睡着,突然被公鸡打鸣惊醒。看了一下表,4点。nnd。我想起小时候看的电影《半夜鸡叫》(嗯,暴露了年龄。不过,都这个年龄了,暴不暴露,都没啥意义)。我安慰自己,这只鸡应该只是点个卯,叫一声就会继续去做它的春梦了。谁知,这是一只敬岗爱业的好鸡,竟然不停地叫了下去,每次只停留几秒,一直叫到拂晓。它真的很有精力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雪上加霜的是,我精心选择的搭帐篷的地方,正好就在鸡窝附近,这鸡简直就是在我耳朵边上打鸣。

正可谓刚离牛圈,又进鸡窝。

天刚亮,走到很远的山后面去方便。走出去才发现,好些队友在寻找合适的地方方便。

这事情看起来小,实际上,在野外,方便很不方便,是个不大不小的尴尬问题,尤其是让一帮城市女小资们转着圈找地方野尿,…..,呵呵。

这里还好,还有山,还有树。记得有一次在戈壁滩穿行两昼夜,几台车只有一个女生。戈壁滩上空空荡荡,无遮无拦。最后的解决方式,是四个男生每人撑着一个雨衣,围成一个小帐篷,让女生解决方便问题。

某种意义上,野尿是个技术问题。比如,男生在空旷之处的风中野尿,不能背对着风,那样风会把尿扬起来,弄一身。当然也不能正对着风,那属于弱智。正确的方式,是45度角斜对着风,基本可以保证功德圆满,酣畅淋漓。

调侃归调侃,而野骑的方便问题是个应该给予考虑的问题。解决之道,可以参考我们在野外科考时候的做法,每到扎营的时候,在适当地方挖一个坑,用塑料布围起来,走时掩埋。塑料布可以多次使用。

记得在有的极端环境考察的时候,要求更加严格,甚至苛刻,我曾碰到要求将冻硬的粪便装到塑料袋里,带回大本营集中处理。

还有,野骑也应考虑环保问题,包括垃圾的处理,尤其是不可降解的垃圾如何处理。

应该说,此次骑行的后勤保障还是不错的,除了吃住之外,还使用了无人机航拍,拍的片子很给力,成为值得珍藏的视频。马匹以及后勤车的保障也很到位。

一丹团队的人员都很努力,流程熟练,活儿利索,配合密切,为人友善,赢得大家好感。

五、中毒

骑行最后一天,抵达终点达里诺尔湖。

与这些天持续的好天气不同,天有些阴,风也有些冷了。

有些骑友遗憾没有蓝天白云作为收尾。

我却觉得这天气挺配合心情。因为到了这里,意味着这次骑行结束,拉马返程的车也来了。感觉若有所失。

也许,这就是圈内人说的,开始微中毒了。

在微信群里,小雨、蛋仔、嘎兰都说回来后不能适应,人在京城,心还陷在草原。我知道,这里面,既有小清新小文青的小情调,也是真实的心境。

也有些理解了,一丹这个北京孩子,为什么会跑到千里之外的草原深处,每年在这里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长。为什么亦红这个彩云之南的女子,尚在治疗腰疼,却还要来参加骑行,旧伤未愈,又添新伤。那天,几个朋友喝酒,我说,亦红,说个故事吧。她云淡风轻地说,我的故事,都与马有关。

我相信,与马有关的故事,都是好故事。

马被称为“六畜之首”,似乎在人类驯化的6种动物中,马比猪、牛、羊、鸡和狗的位置都要高一些。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其他动物的作用都很单一,而马一专多能,既可以在平时耕地、拉车和驮物,也可以在战时披甲备鞍,征占沙场。正是因为有了马,战争形态才发生变化,并直接改变了人类历史,“汗马功劳”这个成语,正是脱胎于此。其他动物对人类的作用,远没有马重要。

也许,这都是原因,但这只是从实用的意义来说的。

还可以从科学意义来解读。有些科学研究表明,马是有灵性和较高智商的动物。因此,人类驯化马的时间,虽然晚于狗和猪,但是相比而言,马与人类更加接近,更能沟通交流。

有研究表明,马有17种面部表情,比狗(16种)、大猩猩(14种)更多,并且许多表情与人类(27种)相似,比如耳朵旋转代表着好奇,甩尾代表着急躁愤怒,皱眉或瞪眼代表着担忧恐惧。有研究团队向28匹马展示人类面部照片,包括微笑或愤怒等,结果显示,马可以分出积极表情和消极情绪,了解它们的意思。这表明,马能读懂人类情感,而且比较准确,可对我们的不同情绪做出相应回应。正如Herman Melville在《雷得本》中所说:“没有任何哲学家能像马儿或狗儿那样透彻地理解我们。”

所以,希腊神话中,有许多半人半马的形象。著名干邑人头马的品牌标志,干脆就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人头马身。实际上,人类文明中,已经形成了关于马的文化,很多艺术作品都围绕马做文章。相反,很难想象,在艺术作品中,会有一个人头猪身或者鸡身出现,也没听说过猪的文化,鸡的文化。

与马相近的,是狗。人类没有把猪和鸡当朋友,但是会把马和狗当朋友。不过,相比而言,狗对人的忠诚,是一种愚忠,忠得不要不要的。而马,却能保持适当距离,体现出一种高贵性。人对狗,通常是俯视的,所以,会有宠物狗,比如哈巴狗等。但是,有谁见过缩成一团的有媚态的宠物马?

马永远是大气的,卓而不群的。你要是想骑上它,并不容易。就像微信群里前几天大德力放的那个驯马视频一样,那马直接踢飞了两个马工。另一匹花豹,把大德力这样的高手也甩下马。这说明它还没有接受你。而马一旦接受了你,即使在战场上也不会把你丢下。

通常说的人马合一,是从骑术角度说的。其实,从哲学角度看,也是如此,人和马,可以形成最亲密的关系,甚至生死与共。正如杜甫诗云:“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因此,马是上帝送给人的一个伙伴儿。

人和马,不是俯视,而是平视的关系。

当然,众生平等,万物有灵,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然而马,会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到,它是可与我们心心相通的生灵。

也许,这里还有另一个角度,美学的角度。

看到猪的照片,通常会发笑,猪可以成为喜剧的主角。

而看马的照片,没人会笑,只会肃然起敬。它肢体上的每一寸,都为美而生。它站立,世界也静穆。它动起来,世界就成了牵在手里的风。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会中毒。

秋天,去草原徒步,也很好。

可是,骑行之后,才知道,那只能算是走路。与天赐良伴的同行,才是诗和远方。

一丹、亦红、土豆泥给大家拍了许多精彩照片和视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土豆泥拍的一段逆光视频。马队骑行在西拉木伦河上,由于逆光,看起来像是在月下行进。

肃静,从容,清朗,犹如一曲如歌的行板。马蹄声中,分明听到了德彪西的《月光》。

也许,将来有机会,来一次夜间骑行。

此次野骑,大约120公里,4天,平均每天30公里左右。正值草原最美的季节,天蓝云白,秋意盎然,骑行期间,身心自由。

有大碗喝酒,也有大块吃肉;

有琴弦低吟,也有长调悠悠;

有草黄路凉,也有枫叶染秋;

有雁阵南飞,也有弦月如钩;

有蹄轻诗尽,也有霜挂马头。

夫复何求。

芒种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

现代盐化工官网

名医杂志-在线征稿【官】

文化产业电话

今日制造与升级期刊官网

现代商业杂志-在线征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