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装修得像酒店的人80后男主把家设计成
单身男主家中的精致场面:一人独居65㎡,全屋又酷又精致,爱了
在生活压力如此之大的当下,年轻人却开始渴望独居生活;所谓独居并不意味着孤独或者寂寞,独居者追求的是身心的自由。
在独居的生活里,你不需要去讨好任何人,也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不需要伪装,一切都是自己喜欢又舒适的状态。
我们常常会感叹单身姑娘的独居生活,一个人精致又自由;但是还有一群单身男士,他们同样是自信又时尚的独居者。
就比如北京这位单身小伙@Shaun,买下这套65㎡的一居室,虽然是一个人独居,空间够用但是这套房子的原始格局实在是不理想。
卫生间是一个暗卫,整体收纳也不够,使用面积只有46㎡所以每个空间都显得有点紧巴巴的,不够宽敞。
屋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店控”于是他找到了@里白空间设计事务所,希望帮他实现五星级酒店套房的居住自由。
酒店参考平面
对“酒店风”的执着并不是因为酒店的奢华和高级感,而是五星级酒店套房带来的那种舒适的居住体验。
第一步就是对室内的格局进行改造,设计师以“香港瑰丽酒店客房布局”为灵感,为屋主打造了一个具有双动线的酒店式套房的家。
改动如下:
1、拆掉室内所有的非承重墙体;2、通过书墙+电视墙+隐藏移门的形式,保证卧室的隐私性;3、增设玄关区和衣帽间+洗衣区;4、卫生间做干湿分离;5、厨房外小阳台纳入厨房内,并做开放式设计;
通过布局的调整,屋主在家里有了两条洄游式的动线,终于可以在家享受到高级酒店的舒适了。
除了舒适的布局以外,男主的家在软装搭配上也是十分的惊艳,整体的效果可以堪称是单身男士生活的“天花板”了。
日常回家动线:玄关换鞋—衣帽间换衣—卫生间洗漱—主卧休息
原始户型没有玄关,进门就是厅,没有一点仪式感;所以设计师给这个家做了一个独立的玄关。
整个玄关以黑色为主,但是丝毫没有压抑感,这一切都是线型灯的功劳,墙上以及顶上的线型灯除了满足基础照明以外还给玄关增添了科技感。
入户左手边定制的一组四扇柜门的收纳柜,其中三扇门内是鞋柜,另外一扇柜门内是作为家政柜使用的,这样就保证了家里不会有杂物。
黑色的木地板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墙面,搭配黑色的大理石地台,很有质感。
PS:由于物业不允许入户门外开,所以大理石地台做了个弧形处理是为了开门方便。
从玄关进到室内后,右转便可以直接进入衣帽间和卫生间,如果平常晚上加班回家,直接洗漱完毕可以进到主卧休息,整个回家的动线非常流畅。
衣帽间里设置了洗衣区,洗澡换下来的脏衣服可以直接顺手扔进洗衣机,换衣、如厕、洗澡一气呵成。
周末宅家动线:双通道快速出入卧室和客厅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喜欢出去应酬,闲暇的周末更愿意宅在家里,男主也是一样的,喜欢一个人独处的时光。
早上从卫生间洗漱好,在主卧拿一本躺倒客厅的椅子上,听听音乐、看看书或者只是发呆也是一种享受。
不加班的晚上,小酌两杯,带着微醺的状态绕过电视墙进入主卧入睡,没有人唠叨,也没有太多的家务,这大概就是单身生活的天花板吧。
串联空间的客厅
原本的餐厅变成玄关和衣帽间以后,剩下的客厅空间也还是很宽敞的,再加上一个明亮的阳台,采光非常好。
客厅里并没有按照传统布局,而是定制了一面电视背景墙与卧室的书柜是背靠背的形式,中间隐藏了两扇玻璃移门,这样保证了卧室的隐私性。
没有沙发,只是放了一张伊姆斯椅子,平常家里也很少有朋友来,所以一个人、一张躺椅也足够了。
客厅过道里是一面木饰面的背景墙,顶天立地的设计在视觉上有拉伸空间的效果,木饰面从玄关一直延续到卧室,把玄关、客厅以及卧室都连接起来了。
考虑到男主的个人喜好,所以在正对客厅的位置,为男主预留了一个嵌入式酒柜,旁边是进入衣帽间的隐形门,整体效果非常好。
开放式厨房+岛台
岛台从来都不是豪宅的标配,小户型利用得当也可以像开了外挂一样高级。
设计师将原本的小厨房打开后,与客厅空间连接起来,整个视觉感扩大了一倍;设计师在客厅和厨房之间设计了一个岛台,这个岛台比较个性是现场用水泥浇筑的,多了几分冷酷工业风的味道。
岛台的作用也比较多功能化,平常可以作为厨房的操作台也是餐桌还是酒吧台。
为了配合水泥岛台,橱柜特意选择了黑色搭配灰色的哑光墙砖,满满的高级感。
功能集合型的卫浴间里有了衣帽间和洗衣区
原来的卫生间是一个只有3㎡的暗卫,改造后实现了干湿分离,最重要的是拥有了衣帽间和洗衣区,不仅面积扩大了,整体舒适度也提高了。
衣帽间+卫浴间+洗衣区的设计其实就是很多高级酒店套房中常用的布局方式,在动线上比较方便。
写在最后:这个家是设计师完全为男主量身定制的,其实装修就是一个定制的过程,只不过大多数人在装修时要满足一家人的喜好和需求,但是对于独居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
对于一个“酒店控”来说,能够在家里实现酒店体验自由,实在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