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育儿故事大全30位不同年龄女性分享成
这两天,重温了导演陈芯宜的纪录片《寻找乳房》。
她采访了30位不同年龄及身份的女性,听她们讲述关于各自身体的私密故事:乳房、月经、孕育、生产、肥胖……
说实话,看得心痛。
如陈芯宜所说,她也是女性,从小被教育坐姿站姿、走路仪态,被规定如何打扮以符合一个“女性形象”。
如果不符合一个标准形象,就容易有低价值感,甚至耻感。
以下这些故事就来自这部纪录片。看完,你或许会从中找到共鸣。
关于乳房,我们极少会在大众面前坦然地谈论。虽然我们不谈,却无法回避被指指点点的命运。
就好像纪录片中有一位女生,说自己有D罩杯的胸部,但是很不喜欢穿胸罩,不喜欢钢圈。曾经想过缩胸,也曾经穿过束胸,“但根本压不下去,会有很多说我是金刚芭比啊,弹力女超人。”
似乎对于乳房,片子中每个女生的回忆都不怎么美好。
“我在高中以前都希望自己出生就是男生。我不喜欢自己有胸部这个事情。”
另一位女性则讲了一个颇为扎心的故事:
她小时候经常穿着大背心玩耍,妈妈也没有很在意这个事情,直到被周围的大人讨论她妈妈没有尽到责任,跟她说,女儿开始发育后应该要赶快买“小可爱”,把“这些东西”罩住。
本来是身体一部分的乳房,却没有人告诉自己该如何去接纳。
“我妈从小会灌输我一些观念,胸部平的,婚姻会不顺。”
“大学之后,在尼斯,看到女性可以上空(不穿内衣)在海滩上跑。那一刻真的好开心。”
“梦见自己没有胸部,太开心了,如果身体是另外一个样子该多么舒服。”
另外一些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却被网友追着骂。
2019年10月14日,韩国艺人雪梨去世。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她,是因为她生前在社交网络直播时没穿内衣被网友发现,而上了热搜。
被骂的女性当然不止她一个。
所有的声音都在传递同一个深重的偏见:女孩,你必须这样,不能那样。你只能像一个物件一般,活在社会给你规定好的模板里。
和乳房一起,需要被刻意掩盖和“规范”起来的,还有月经。
“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妈妈就把卫生巾丢给我,根本不知道怎么用。是高中朋友教了之后才知道,原来那个翅膀是要折过去的。”
健康课上,老师询问班级里的女生,谁来了月经,片中的受访者说自己下意识地把手紧紧藏在课桌底下,因为觉得来月经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有个网友,说起过她自己的尴尬事。
她曾为了让用过的卫生巾消失不见,把它扔进马桶,试图冲掉。然后,马桶就堵了。
她爸爸开始掏马桶时,她憋红了脸溜出家门。等她回到家, 她爸一句话也没和她说。
再后来,她就学会了卷卫生巾。卷得整齐又美观,扔进垃圾桶,一眼看不到了才安心。
TED演讲者Aditi Gupta 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我第一次来例假时,别人告诉我,不要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哪怕是爸爸、哥哥;
后来在教科书上,出现了有关月经的章节,但是生物老师直接跳过了内容。”
这一度让年幼的她觉得,谈论例假非常羞耻。
必须要刻意隐藏、忽略,以及假装不存在。哪怕再不舒适也在所不惜。
唯此,才能够维系住我们作为一个女性的体面。
不仅女人的乳房和月经是需要被隐藏的,女人的病痛也是一直被刻意忽略掉的。
我认识的一个妈妈说,她生产的时候没哭,产后却因为痔疮疼哭了。婆婆看不惯,还说:年轻人就是矫情,这都是女人该受的!
当真如此吗?
表面上,怀孕带给女人的可能就是身上的肉多了。可每个妈妈还会有自己的小秘密,比如产后漏尿,痔疮以及其他的私密问题。
这些事大家似乎从没有习惯要拿到台面上来讲,因为太尴尬了,都是默默地自己去处理掉。
但是,为什么这些事情我们不能早一点知道?为什么没人告诉女性,生育可能带来的疼痛,并对这样的疼痛给予必要的看见和理解?我们的妈妈,以及妈妈的妈妈们,她们难道就不疼吗?
也许祖祖辈辈的女人们不是不疼,而是早忘了喊疼了。女人们的身体早就悄悄地被异化,成为了一个承载生命的容器。
纪录片中,名叫邱宜君的孕妈妈就很敏感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没人问,你舒服吗?累吗?“你的身体对于所有身边的人来讲,就是一个媒介,他们关心的,是你身上那个宝宝。他们不是看到我这个人,看到的是装着孩子的女人。”
她逐渐感觉到自己失去了对身体的主控权。
但这还没完。孕期留下的那些难以启齿的生育伤痛,还没来得及言说,很多女人又开始为产后的身材恢复而大伤脑筋了。
曾有男性朋友一边嫌弃自己老婆的水桶腰,一边羡慕地问,为什么别的女人生了孩子很快就瘦回去了?
这种话听了实在不爽,可我不觉得他坏。他只是说出了这个社会对女人的要求和期待,以至于女人自己,也早就内化了这份要求和期待。
纪录片中,邱宜君就坦诚分享了自己产后的心理变化。
当她看到别的妈妈恢复得很好的时候,会对自己有一些不满,同样都是妈妈,别人小孩的妈妈那么漂亮,自己怎么这么丑,内心有一种“我怎么好像输了”的感觉。
我们输掉的其实不是身材,而是对自己身体的主导权。
乳房、月经、生育、体重等等,其实都只是一些个切入口。透过这些入口,我们得以窥见一个真相,那就是女性身体上承受的诸多压力:
你要保持淑女,保持得体,保持“有用”,因为这是整个父权社会中女人的天职。你要符合一个社会规范,否则就是不好的,不恰当的,丑的,甚至是可耻的。尽管无论男女都承受着来自外部社会的制约和规范,但在身体层面,女孩从一出生,就遇到了更多的束缚和打压。
临床数据显示,女孩们比男孩更容易对自己的身体不满。她们减肥、节食甚至整容成瘾,只是为了成为那个“标准的女人”。
而厌食症患者中,80%都是对自己的身体不接纳的未成年少女。她们中,严重的甚至会死掉。
要避免我们的女孩未来承受这样的糟糕后果,我们必须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的身体,以及多去接纳和欣赏自己孩子的身体。
怎样才是接纳?
是你可以追求瘦、漂亮,但你同时也有不那么瘦、不那么完美的权利。
是你可以自在地谈论身体,取悦自己的身体,而不必介意他人的眼光。
追求体面和优雅,应该像追求这世上任何一样美好的东西一样。它该是给所有人带来快乐的东西,该是所有人共同的权利,而不是专属于某一个性别必须要履行的义务。
最后,纪录片中,女孩汪绮的这段话,送给大家。
人们都在嫌她胖,甚至辱骂她。可是她却搞演出、当模特、做直播,活得自信且漂亮。
她说:
也许将来某一天,我变成一个瘦子也说不定。但不会是主流地说瘦了会更漂亮。而是像蝴蝶破蛹成蝶,不是因为蝴蝶被人称为很漂亮才称为蝴蝶,她有翅膀是为了要飞,不是因为想要被做成标本。
现在请我瘦的那些人,都是想把我做成标本。
如果有一天我瘦了,那是因为我想飞。
希望所有女性,都能够活出这样一份自在,把身体的自主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