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装修隔音棉工程市州观察丨达州用心念好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达州把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达州人才节”。这是首届“达州人才节”上,为10人授予“达州人才市长奖”。卓峻帆 摄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近日,2022年度达州市科技创新奖获奖名单“出炉”,颁奖典礼将在9月底第二届“达州人才节”活动上举行。
达州把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达州人才节”,并以“人才活动周”为载体,举办系列活动,向人才致敬。
在我省“1+3+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布局中,达州是北翼支点之一,承担着围绕重点产业制定人才支持政策,加快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等任务。截至目前,达州人才资源总量已达到84.2万人。
加大揽才力度,达州用心做实“引、育、用、留”等人才工作的每个环节。
引育并举壮大人才队伍
今年38岁的梅波是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去年从邻市来到达州市中心医院工作。吸引梅波的除了医院的满满诚意,还有达州为专业人才匹配的安家补助、岗位奖励等系列优惠政策。目前梅波已任该院院长助理,兼任科室副主任。
持续加强人才政策的支撑力度,达州先后制定了“人才新政十条措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十条措施”等,从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入手,解决人才来达的后顾之忧。
力度,体现在广泛的政策覆盖面。“一笔给予四川文理学院新引进教师的安家补助资金正在走流程。”9月8日,达州市委人才发展促进中心公共服务科科长尚颖颖说,人才招揽的支撑政策不仅覆盖全部市级、县级国有企事业单位,省属高校四川文理学院也被纳入其中。
力度,也体现为更高的支持标准。达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吴海名告诉记者,达州已出台《加快构建达州市公立医院人才高地的十条措施》,在全市引才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叠加执行。
人才聚集“强磁场”正在达州形成。2021年达州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硕博人才61人,2022年这一数字提升至153人,今年仅上半年已达到151人。
与此同时,达州卫健系统实施“青苗培养计划”,每年选派100名青年骨干医师到华西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学习进修;与西南医科大学联合开设“达州医疗卫生系统研究生培养班”,截至目前,共选送博士14人、硕士155人参加培养班。
建强科技攻关“主阵地”
在2022年度达州市科技创新奖的获奖名单中,张南夷与同事合作的“航空用高强度特种玻璃纤维棉的研制及应用”获得二等奖。
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生产的航空隔热隔音玻璃棉产品,通过航空体系认证。袁城霖 摄
硕士毕业后,张南夷已在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工作8年,主导了多项重大技术、产品的研发工作,其中参与研发的航空隔热隔音玻璃棉产品已通过航空体系认证,为该公司成为达州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添了底气。
引才是基础,用才是关键。达州每年对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设立科技项目,持续增加科技项目投入。目前,达州已建成重点实验室2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9个、企业技术中心11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个,各类平台多达250余个,建强科技攻关“主阵地”。
达州根据专业特长将分散到各单位的高层次人才进行打捆,共组建了44个高层次人才智力服务团,深入项目一线、生产一线,促进人才作用发挥最大化。
为攻克旧院黑鸡绿壳蛋率低的难题,达州市高层次人才畜牧智力团团长张丹萍带领团队成员,深入万源旧院黑鸡养殖基地开展DNA分子标记筛选,经过多年努力,最终实现了旧院黑鸡绿壳蛋率从5%提升到100%。
截至目前,44个高层次人才智力服务团共解决苎麻脱胶恶臭治理、畜禽疾病预防等系列问题120个,针对性制定服务事项清单近50张,签订“绿色化工技术创新研究”“道地中药材功能性开发”等合作项目30余个。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