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钢窗

西方育儿理念差异还在羡慕西方育儿理念你知

发表于:2024-06-06 12:35:51 来源:宏馨资讯

不用怀疑,他们真的在羡慕中国的育儿方式!

我们给孩子讲绘本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你看这上面都有什么?”

而我的一位德国朋友在给孩子讲图形卡片时,却是用手指着画面的一角问:

“这只是什么小动物?”

两种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有什么差别?如果你一时没想明白,请继续往下看:

心理学家尼斯贝特为了弄明白这点,于是给美国和中国的学生看“森林里有只老虎”这样有主题和背景的图片。他惊讶地发现美国学生会死死盯着主题老虎看,而中国学生则是先看背景森林,再看老虎,最后又回头看森林。

于是尼斯贝特猜测:东方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网络中,需要面对各种社会关系,因此他们会更关注情境,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沟通。相反,西方人生活在一个相对来说约束较少的社会里,西方文化强调的是独立性,所以他们不太关注情境。

一人结婚,全村热闹

对于他的思考,我们可以继续,东方人普遍受儒家文化影响,而儒家文化运作的基础是什么?人际关系!我们最熟悉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规定。

这就说明东方人思维的底层代码是关系,而西方人思维的底层代码是个体。要讲求人际关系,首先就要求有比较稳定的家庭组织。交织在一起才能保证稳固性,所以中国人的家庭成员间没有界限,这就会出现一系列让我们头疼的问题:

孩子独立性差

对中国幼儿园孩子在家庭中的独立性调查发现,能自己穿衣的不到70%,自己吃饭的不到45%,而能收拾玩具的,连10%都不到。我们这边羡慕犹太孩子小小年纪就会理财,那边被美国孩子为赚学费而打零工的精神感动不已,但落到自己孩子身上,就割舍不下,哪怕筋疲力尽抱怨完之后还是忍不住替孩子穿上鞋袜,背上书包。

立规矩难

明明知道孩子需管教,可看到孩子“不就想再吃块零食”的小眼神时,我们又心软了;遇到和孩子讲不通道理的时候,我们又会忍不住发飙,屁股手心一顿乱揍,事后又懊悔自己情绪控制能力太差,一把拉过孩子从头亲到脚。

隔代干涉

下定决心要让孩子饿一顿,长辈却暗地里偷偷喂饼干;想让孩子明白哭闹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学习自控,长辈却因为听不了孩子哭而把孩子抱到一边用零食哄。

以上问题虽然头疼,但也正是因为有交织的情感,中国人的亲情才让西方人羡慕。

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带着母亲在德国买衣服,一路上他都是搂着母亲的肩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很正常,但在德国,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从进商场的那一刻他和母亲就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所有的路人都向他们行注目礼,所有导购都特别热情甚至是有点激动地给他们推荐衣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根据德国老年问题中心的研究,1/4的德国老人每个月最多只有一次有朋友或熟人来做客,已经完全没有人探望的老人占到约1/10,而越来越方便的交通也使人们很少生活在老父母身边。哪怕和父母住在同一个城市,德国朋友的哥哥一年也回去不了一次,孩子成人后就和父母成了两条平行线。

尊重个体,独立自主,界限清晰,这种养育方式的结果就是亲情淡漠。

矛盾的正反两面是相互依存的。

刚经历完春运,风雪也阻挡不了我们奔赴那一桌团圆饭

所以我们已经能明白: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注重关系,但关系交织在一起,会给我们的育儿带来很多头疼的问题;西方人尊重个体,讲求独立,但界限的清晰也让关系变得寡淡。

人往往缺什么就关注什么,我们一直追求更先进更完美的教育理念,等真的够着了之后才猛然发现它科学的容貌背后还长着一条老鼠尾巴。

这时候就该展现我们的中庸之道了。

孩子独立性差?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不愿收拾屋子。如果确实如此,那就不要在收拾玩具这点上强求孩子了,给他尊重和自由,一家人乱成一锅粥不也其乐融融嘛?再想想孩子擅长哪些方面?热情、有好奇心,那就从这些方面入手,买零食的时候让孩子从选择到付款都自己来,遇到困难自己找人帮忙。

立规矩难?那些你不在乎的,或者你自己做得也不咋地的,就随孩子吧。牢牢把握住一点就行:告诉孩子哭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需求哪怕不合理但只要表达合理,都可以商量;需求合理,但是通过哭闹来表达,那也不行。一个孩子能学会自控,什么规矩学不会呢?

隔代干涉?除了长辈,同辈间也会碍于面子说:“玩具弄坏了没事,我再去买就行。”或者“叔叔给你块巧克力你就别哭了。”这些都会在我们管教孩子时带来压力。“旁人压力”的解法很简单,就是避开。孩子哭闹,我们把孩子单独带到一个安静的角落,不过作为中国人,临行前最好得记得说一句:“谢谢你们的关心,我自己处理就行,你们继续。”

矛盾的正反两面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对方也在羡慕我们。既然生活在这样的文化中,那就利用好我们的底层代码,同时融合其它文化的优势,中不偏庸不易,这才是育儿的绝招。

赴美就医流程

海外就医中介收费

赴美就医中介机构

境外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