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网络资讯

陈炜世界杯广东这座城跳水世界冠军的传奇故

发表于:2024-05-21 14:29:14 来源:宏馨资讯

8月3日,汕头籍运动员谢思埸在奥运跳水男子3米板夺得金牌。早前,他和搭档王宗源在男子双人3米板为广东夺得首金。成为奥运“双冠王”,谢思埸也为汕头乃至广东跳水运动创造了历史。

跳台上的谢思埸。 来源:新华社

从汕头走向世界领奖台的跳水运动员,谢思埸并非第一人。早在1981年,同样来自汕头的李宏平在第二届世界杯跳水比赛中获得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个跳水世界冠军,开启了汕头跳水运动的辉煌时代。

40年来,汕头跳水事业人才辈出,世界冠军不计其数,跳水运动成为这座城市的“金牌名片”。如今,随着谢思埸再攀高峰,作为输出基层跳水人才的“摇篮”,汕头又一次引发各方关注和热议。

◎世界冠军毅然回乡当起启蒙教练

8月的汕头,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但对于汕头体校跳水中心的学生来说,无论是高温或是雨天,无论是炎夏或是寒冬,从跳台上一跃入水都是每天的必修课。

“赶紧上板,抓紧练习。”跳池旁,教练林媛霞一脸严肃,语气严厉。她深知,每一名跳水运动员要出成绩都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因为她自己就是过来人。

6岁在家乡汕头接触跳水,8岁进入广东省队,11岁进入国家队……在成为跳水教练之前,林媛霞曾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1991年,年仅17岁的她夺得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女子团体和混合团体两项冠军,延续了汕头跳水运动的“高光时刻”。

1995年,林媛霞退役。彼时汕头的跳水运动方兴未艾,她毅然回到曾经学习跳水的地方——汕头体校,担任跳水教练至今。作为一名基层教练员,林媛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到各个学校挑选跳水运动苗子,并引导他们进行基础训练。

“身材线条、柔软度、身高、手脚垂直度,都是挑选苗子的入门标准。”林媛霞说,一般挑选的学生都在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高,既有自理能力,也有学习能力,能够较好地接受系统训练。

“跳水是汕头体育的优势项目,需要一代代的跳水人去延续和传承。”在她看来,基层教练员就是启蒙老师,每一名学生对跳水运动的认知、对运动精神的理解,都是从最初的训练开始。

多年来,汕头跳水运动事业培养了成百上千的学生,先后为国家队、省队挑选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跳水后备人才,其中更不乏世界冠军和亚洲冠军。目前,汕头体校跳水中心在训跳水运动员50名。

“每次看到汕头跳水运动员站上领奖台,我都很激动,很有成就感。”林媛霞希望,从汕头走出的跳水运动员退役后,有更多的人愿意回到家乡传承跳水事业。

◎“冠军摇篮”向上送人才、向下育苗子

在汕头市金新南路与中山路交界处,有一座被称为“三身人”的白色雕塑,在当地几乎无人不晓。这座“三身人”是以上个世纪80年代共同缔造中国跳水辉煌事业的“金砂三李”为原形而塑的。它有一个激昂的名字,叫“崛起”。

汕头的跳水运动从何时开启崛起之路?这个问题少有人能回答,但有个数据却让人惊讶:汕头体校跳水队自1975年成立以来,截至目前汕头籍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杯跳水赛中夺得世界冠军达到30人次。

“这个成绩,和其他地级市相比遥遥领先。”汕头市关工委副主任、原汕头市体育局局长蔡述彪见证了不少汕头籍跳水世界冠军的诞生。在他看来,汕头跳水运动发展早,先后涌现出李宏平、李巧贤、李德亮、林媛霞、肖燕娟、蔡玉燕、谢思埸等高水平跳水运动员。他们取得的成绩上升为城市荣誉和国家荣誉,不断推动着汕头跳水事业向前发展。

“几十年来汕头跳水事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汕头跳水运动员培养机制的建立。”蔡述彪说,早在2005年,汕头就创办了汕头跳水学校,并与中国跳水队训练基地合并运作,这样的创新模式与机制在当时是全国首例。其中的优势,就在于从培养和输送跳水人才层面上,能够起到上下衔接的作用。

“向上,以为国家队输送人才为目标;向下,从基层挑选并培养优秀跳水苗子。”蔡述彪说,汕头跳水事业的发展路径一直都是主动融入国家体制,除了做好人才输送工作,还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与汕头体校建立定点培训的6所学校就建成跳水训练设施;2002年,汕头更是专门建设满足国际比赛标准的室外跳水训练基地,为中国跳水队到汕头训练做好对接服务。

去年,按照汕头市委市政府部署,汕头跳水学校并入汕头市体育运动学校,设立跳水训练管理中心,同时承担中国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等。

◎新平台新设施为再续辉煌注入动力

蔡述彪认为,拥有跳水训练管理中心和中国跳水队训练基地,依然是汕头跳水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这两个平台作为纽带,为日后国家队和地方跳水学校提供广泛的交流机会,也为汕头跳水运动再续辉煌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事实上,在完善跳水运动设施方面,汕头正不断付诸努力。

据介绍,借助汕头举办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的契机,汕头体校将易地搬迁至南滨路新校区。该校区占地约428亩,新建有综合体育馆、乒乓球馆、水球馆、室外跳水池、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标准足球场、室外篮球场等训练场馆,设置有教学管理区和生活配套区,校区规模居于全省体校前列。

其中,跳水运动设施几乎是从原来的跳水基地“复制”过去,达到国际比赛标准,将为未来服务国家队、省队训练做好准备。

硬件在升级,软件在完善。日前,汕头市跳水协会正式成立,为汕头跳水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平台。汕头市跳水协会会长陈炜表示,协会将围绕赛事活动的组织承办,教练员、裁判员、青少年运动员等人才梯队的建设,跳水运动的普及推广、行业研究及制度的规范化建设,裁判委员会、教练委员会、运动创伤康复委员会等的创办,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及市场化管理的探索等重点领域开展各项工作。

“愿我们团结一致,携手奋力拼搏,谱写汕头跳水事业新辉煌,为国家孕育新生力量。”刚刚成为奥运“双冠王”的谢思埸在给汕头市跳水协会的贺电中表示,汕头市是孕育跳水人才的摇篮,一批又一批跳水健儿从这里走出,代表中国出征各项赛事。汕头跳水协会的成立,为汕头跳水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平台。

【记者】 杨立轩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杨立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冶金管理杂志

高教学刊

现代企业文化官网

中国房地产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