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好爸爸坏爸爸从容淡定大事难事勇
1987年9月,我陪父母和他们的孙子在老家。
《小窗幽记》有句话,叫“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我从小到大,家里经历了多少事,遇到过多少麻烦,父亲从来都是不慌不忙从容应对,最终总能化险为夷风平浪静,让我充分感受到父亲临危不惧的男子汉气概,增长直面困难、临危不乱的能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家里养了两只羊,寄放在水草肥美的角川。一个星期天,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处于半山腰的角川剪羊毛。
到角川是早饭以后了,大概在11点多钟,放羊人回家吃饭去了。我们找到羊倌家,要了羊圈钥匙,打开木栅栏羊圈门,在满满的羊圈中东张西望寻找自家的两只绵羊。一来二去没想到惹怒了头羊,这只膘肥体壮、犄角有小伙子胳膊那么粗的头羊,瞪着铜玲般的大眼睛,弓腰低头照直朝我羝过来。
父亲眼明手快,一把把我拉到身后,身体顺势一闪,头羊的第一个波次进攻顶空了。父亲大吼一声“快往出走!”一边死死地盯着后退的头羊。头羊在后退了七八步后,突然拉开架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冲了过来,已经退到门口的父亲身手矫健地一闪身,两手顺势抓住头羊的两只大犄角一拧,把羊头死死地摁在地上,头羊进不成退不去,只能“呼嗤呼嗤”地喘粗气。
父亲把头羊的头在地上足足摁了5分钟,头羊的嚣张气焰被杀下去一大半。父亲瞅准机会,一把抓住挤在一边的我家的一只绵羊,松开头羊犄角的同时,拉开羊圈门,闪身退到门外。
作者雎剑波,摄于2010年。
气急败坏的头羊哪里肯善罢甘休,在我们喘息未定的时候,发起新一轮进攻。它缓缓地向后退出一两米,两只前蹄一使劲噌地一下直立起来,好家伙足在两米高!它拼足全身力气,用铜头铁角向木栅栏大门羝过来,只听“哐”的一声巨响,木栅栏大门虚弱地颤动着。眼看头羊发疯了,木栅栏大门一旦被顶坏就更加危险了。父亲临危不乱 ,迅速抓过靠在门口的一把铁锨,伸到木栅栏门里边,直面头羊的疯狂进攻。
头羊已经退至羊圈的窑脑脑,喘着粗气,瞪着通红的大眼睛,狭风带电般地朝着铁锨冲过来,长长的羊毛随着奔驰的身体向上飘飞起来。“咣”的一声,头羊坚硬的犄角羝在铁锨上的瞬间,父亲顺势把铁锨把子往后一抽,头羊扑了个空,像石头扔在棉花上,两只前腿跪在地上滑出了一两米......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头羊无计可施,只好灰溜溜地躲到羊群中间不好意思出来了。
父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他拿出烟锅满满地装了一锅子,划着火柴点着美美地吸了几口,然后不慌不忙地从小黄提包里掏绳索取剪刀,开始绑羊腿剪羊毛。
人生之路不可能如一马平川,喜事好事少不了,坏事难事躲不过。“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1975年夏天,公社要开个有关妇女工作的会议,革委会的一个头头点名让父亲做典型发言,主题是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把三个女儿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通知下到学校,父亲回答在这个会上讲这个内容不合适。那天午饭时间,三姐从公社回来带了个坏消息,说革委会的领导很生气,眼泪都快急出来了。
我一听,有些害怕了。公社领导发脾气了,这可怎么办?当时家里正在做家具,请的是住在坝面北的河南木匠霍师,做的是窑里放的桔黄三斗桌子。正午的阳光洒满金光,院子里到处是木料刨花,收音机里很响亮地唱着最流行的陕北民歌《高楼万丈平地起》。听到这件事,我正美着的心情一下子不好了,感觉要出大事了。
父亲一脸淡定地说,管他去!然后转身干自己的事去了。三姐着急的是怕父亲得罪人被穿小鞋,怕自己给公社领导不好交待。父亲安慰她说,你别管,我去解释。当时公社书记叫李郁葱,是父亲的学生。父亲找到他谈了自己的看法,取得李书记的谅解,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父亲始终是个十分低调的人,一生信念坚定、刚正不阿,他认为家里的事不宜到处张扬,到底是没去做这个报告。这就是父亲的性格,一身傲骨,不卑不亢,认准的事就坚持原则不动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