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最新信息

数字大于100的生活常识数学思维的妙处1

发表于:2024-05-06 12:03:16 来源:宏馨资讯

文/老余

很多女生对数字不敏感,我媳妇就是,这不是性别的问题,是人类大脑数学区域本来形成的就晚,需要调动前大脑额叶皮层的理性区域,才能有点感觉,所以这并不像使用原始脑那么顺理成章。

但数学构建了宇宙的底层法则,很多前卫的科学家甚至怀疑整个宇宙就是数字的,我们的世界是更高阶生物的“电脑游戏”。

所以,要看清一些本质的东西,最好学一点数学,不然就会被一些有意无意的人耍弄。

本篇不说什么贝叶斯、概率等高深的东西,聊聊如何正确去看新闻里的一些「大数」和「小数」的问题,看明白了你的生活会更加从容。

一、我们先说「大数」我曾看到过一些关于节能非常扯淡的文章:

2017年,满大街都还是燃油车时,那些有“思想”的媒体就呼吁,不要再在车上给手机充电了,因为车上的电都是烧汽油变来的,这种发电的模式太浪费。

有多浪费?

每年因在车上充电,总共要多消耗3亿元左右的汽油。

3亿元这个数字很大吗?

与我们日常接触的数相比,这是天文数字,于是很多朋友想都不想就觉得这是篇良心报道,确实是个大事,然后一股脑的附和上去了。

我查了一下,2017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是3.1亿辆,同期新能源车只有一百多万辆。

2017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是3.1亿辆

2017年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

就算新能源车有一千万辆,燃油车就有三亿辆,这三亿辆车每年共花了三亿元,这相当于每人每年多花一块钱,就能解决365天出门后的手机充电问题。

——这么一看,这或许是此生花得最值的一块钱了。

所以当看到一些大数时,先不要急着附和或反对,我们先找到一个理解的锚点再做判断不迟,最直接了当的办法就是:

——先除以一个基数,做了除法后的数字,基本就回到了我们能理解的范围。

我们再看漂亮国一个非常愚蠢的例子:

有人发现社保基金系统不完善,很多人已经死了,但由于子女的瞒报,还在继续给那些死亡账户上发福利金,根据统计,每年因此而损失的钱有多少呢?

3100万美刀。

很多人就说了,这么大的损失,咱一定得加快脚步完善这个系统啊。

且慢,有人就算了,每年全国要发放近8亿的福利金,这3100万美金占比0.004%,也就是说,这个系统的正确率是99.996%。

——这么一看,这个系统完美得快要赶上18K纯金了。

有点经济学基础的同学都知道「边际」的概念,到了这个程度还想再完美,代价与收益是不成正比的。这就像考了99分的学生想要得,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这“1分”相比,是不划算,还不如把时间、精力放在别的学科上。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大数,除以基数外最常见的办法,就是看它占总数的比例。这三千多万貌似非常多,但从占比来看,这个损失已经最低限度的损失了,这个世界没有完美,只有相对完美。

所以,我们面对一个大数,先「除以基数」或「除以总体」简化成能理解的数以后,再做判断、上价值观不迟。

那些动不动就是亿、千亿、万亿的大数,描述的基本都是宏观的东西,比如GDP啥的,离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的生活有距离,但「小数」就不一样了,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接着聊小数。

二、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小数」我曾在《魔鬼数学》中看到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说英国曾有发明一种口服避孕药很有效,卖的非常好。

但政府研究发现,这药有一副作用,就是女性长期服用患血栓的风险会增加一倍。这一发现上了报纸后,众人大惊,很多女性就干脆什么避孕药都不吃了,结果一年后,英国增加了近一万五千起人工流产。

看到这样「风险增加一倍」的词语,你会作何判断?

很多人会觉得我去,翻了一倍,太吓人了,那不能吃了,但问题的根本是我们要看原来的血栓风险是多少,事实上,女性患血栓的风险是0.014%(差不多7000人里有一个),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这个小数✖️2,还是一个非常小的数。且血栓不是绝症,得了也没有生命危险。

有人专门统计过,如果英国女性正常服用这种避孕药,全英国会有多少女性因此而丧命呢?答案是差不多一个。

有些抬杠的朋友可能会说,生命诚可贵啊生命无价啊,多死一个也不行,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可按照这个道理,那些因人工流产而死的1500多个婴儿,又怎么算呢?退一万步讲,生命真的无价吗?无价的生命只存在于文学里,现实世界里的命,都是有价的。意外死亡的赔付,就是命的价格。

你看,当看到某个数据增加几倍、好几倍,甚至好几十倍时,我们不要紧盯这些让人血脉喷张的倍数,要把数据往祖坟上刨,看看原始数据的大小。因为原始数据如果非常小,即使翻好几十倍,也还会是一个你不必太在意的很小的数。

我们再看一个关于托儿所风险的情景。因无人照看,想把孩子送去托儿所,摆在你面前有两个选项:

小区里有一家不正规的,是一退休老教师自己在家办的,费用比较便宜;离家比较远有个正规托儿所,设备齐全老师也好一些,但需要开车接送。其实你的诉求很简单,孩子还很小,学东西不是首要考虑的,安全第一就行。于是你打算就近安排,但你晚上看到一个新闻,说这种小作坊很不安全,每年全国死于这种不正规托儿所的平均有10个孩子。

那此时,你该怎么选?

那是不是应该送到较远正规的托儿所去呢?

其实这里还隐含了一组数据,那就是全国每年同龄孩子因为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因为要开车接送),一查你发现:同龄孩子的死亡人数超过百人。

所以如果只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还是应该把孩子放到不那么正规的楼下托儿所。

你看,如果有两组数据,我们不能只看一组,对比后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

三、理性与非理性人类天生是风险厌恶者。

当我们看到风险时,用塔勒布的“系统1——原始脑”和“系统2——理性脑”的理论,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就是用“系统1”来规避它、绕开它。

可风险无处不在,我们没有能力把自己和孩子置身于真空之中。开车有风险,但我们不能不出门,上学有风险,但孩子需要集体生活。

面对1%及0.000001%的风险,对我们的冲击力没有区别,大脑并不会分辨两者有十万倍的差别。

所以也没有分辨“芝麻”和“西瓜”的能力。生活中这样非理性的选择不少,很多老年人口口声声说养生第一,但面对一盘隔夜菜时会义无反顾地吃掉他;年轻人买奢侈品时不管不顾,但买一把牙刷时要货比三家;当中年人买股票时,明明整个市场已在下行,但还是要去接落下的飞刀,美其名曰别人恐惧是我要贪婪... ...

既然吃了那么多非理性的亏,人生在世的风险又在所难免,那正确看待风险的方式就只有接受它、然后理性的选风险相对较小者。

当我们看到一个较大的数时,你要么除以基数,要么除以总数,这样就能看得异常明白;当我们看到一个倍数时,你要么将之恢复成小数,要么与另一选择的风险对比,这样才能做出明智决定。切记:单纯的一个数字,无论大小,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数据,只有对比才能看出本质。

四、结语市场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的计算方式不一样,不然在同一时刻面对同一个事实,不会有人买进的同时,又有人卖出。

计算,是理性决策的第一步。

3亿元的“浪费”,在没有计算过的人那里,是一个不可原谅的天文数字,但只要计算过,就知道这3亿元花的有多值;

3100万的“漏铜”,在没有计算过的人那里,是必须要填补的缺失,但只要计算过,就知道要填补的代价远远超过这个数;

两倍、甚至十倍,在没有计算过的人那里,是必须要规避的风险,但只要计算过,就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孙子兵法》的第一章是什么?

是统领全书的「计篇」。

这里的「计」是什么意思?

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计谋、计策、诡计,而是「计算」。

在小本本上按照「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一算:哪边的制度最清明?哪边更顺天时?哪边有地利?哪边的将帅更能治军?哪边的法度更严明?等等。

这样算下来哪边的得分高,打仗时哪边就大概率能取得胜利。

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之所以举世无双,基础就是理性计算。我觉得这是孙武最伟大之处。

而都快到了21世纪中叶的我们,还在用原始脑做判断,就太说不过去了。

(完)

中华传奇邮箱

运输经理世界杂志

河北画报杂志社

大科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