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网络资讯

生火属于生活常识在没有打火机的时候古人竟

发表于:2024-05-06 11:43:01 来源:宏馨资讯

大家在看古装影视剧或者是各类武侠小说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那些终年混迹于江湖的游侠们,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岭里,动不动就会架起一堆篝火,然后很惬意的来个户外烧烤。在古时候可是没有打火机和万次火柴,那他们这类人群又是怎么能做到随时随地生火的呢?

在接下来历史小常识中,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古时候主流的生火方式。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人类最早的人工取火方式便是钻木取火,原始人在不断的生命进化中明白了摩擦生热这一原理,逐渐就用这个方法生出火来了,这种取火方式直到唐朝的时候还有人在用。大诗人杜甫的有一首《清明诗》的诗中,有一句是这么描写的:“旅雁上云归此塞,家人钻火用青枫。”这里边说的就是农人还是用这钻木取火的方式生火的。

一个懂得钻木取火方法的熟练工,只要五六分钟就可以摩擦出火来。看过汤姆-汉克斯演的《荒岛求生》的朋友都有印象,他流落到荒岛上要钻木取火,手都搓出血泡了也没成功。当然,这需要一双麒麟臂外加一些技巧才行,男人一般都比较擅长这类技巧。

钻木取火这种方式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也相当麻烦,第一就是对生火的材质要求比较高,必须是非常干燥的木头和容易着火的引燃材料。后来,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吸取经验,又发明了一种比较省力的工具——火弓。就是在那根要转动的木棒棒上加了个绳索绕一圈,这就成了一把弓,像拉二胡一样用力来回拉弓,就能带动棒棒高速旋转,这样手不用受罪就可以生出火来。

古时候还有一种利用太阳能取火的工具——阳燧。古人觉得用这种方式取得的火是太阳赐予的,是人和天地大自然相通的一种神圣方式。说白了,阳燧就是一块凹进去的铜镜(金属凹面镜),它能把太阳光聚焦至一点,然后引燃生火材料,这种生火工具在其他国外的古文明中也比较常见,比如奥运会圣火采集就是的这种方法。阳燧取火也不是没有短板,用这个东西生火得看天气,如果是碰到了那种的江南黄梅雨季,那就别想生火啦。

那古时候有没有不靠天气又可以随身携带取火工具呢?肯定是有的啊——火石。别看火石很高级,其实这种东西在魏晋时期就有了。用火石就是古装影视剧和武侠小说中大侠们必用的生火方式。火石一般是用燧石或是鹅卵石制成,将两块火石不断的碰撞或摩擦,产生的火星引燃生火媒介。易燃的生火媒介有艾绒、有被硝水泡过的纸、有涂上硫黄的薄木片,还有特别容易点燃的炭布。

还有一种叫作火镰的生火工具,火镰就是在一个小皮包的侧边镶上一片弧形的钢条,也被人称为火钢。火镰包包还装有火石和艾绒,生火时用火石击打火钢,很快就能引燃艾绒,非常方便。

大家在看古装影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种无比神奇的生火工具——火折子。大概的场景就是:武林人士穿上黑色的夜行服出门打探消息,镜头一转他们到了什么库房或者主人书房盗取东西,黑乎乎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这时候他们就会从身上掏出一截小竹筒,扒开盖子,往里面吹几下,竹筒就会冒出一团小火苗,看起来特别神奇。

这截小竹筒就是“火折子”,其原理就是已经燃烧的东西,处在一种半燃半熄的缺氧状态下,当把覆盖物撤去的时候,里面的燃烧物获得了氧气后,重新又燃烧起来了。

火折子的制作方法也不怎么难:将易燃的草纸或是其他处理过的植物点燃后再把火吹灭,然后马上塞进小竹筒,再给盖上,这时候竹筒里面残存的火星在缺氧环境中还在缓慢燃烧。要使用的时候,只要拔开盖子,朝里面吹气加速氧气流通,火星就会重新复燃。

这就是古时候人们生火的主要方式,到了20世纪初时,火柴从国外传入我国,上面的这些生火工具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好啦, 各位朋友们,关于古人生火的历史小常识,咱们今天就聊到这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拾趣",我们明天继续!

【今日话题】:如果您用钻木取火的方式,几分钟可以生出火来?期待您的留言回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谢谢!!!

芒种邮箱

西部旅游编辑部

居业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