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现在新闻

迪拜理财阜阳李大妈交了个在迪拜做生意的男

发表于:2024-04-26 09:20:37 来源:宏馨资讯

年底了

当心骗子“冲业绩”

你还别说

有些人真的是“易受骗人群”

比如阜阳的李大妈

今天

跟着民警和心理咨询师

走进骗子和受害人的内心

01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

指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

某一方面的特征

掩盖了其他特征

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案例

今年3月,颍州公安分局清河路派出所民警办理了一起杀猪盘诈骗案。59岁的李大妈(化名)丧偶多年,她在一款网络交友APP上认识了一个自称在迪拜做石油生意的网友“郎荣”。确定恋爱关系后,“郎荣”陆续让李大妈转账5万余元用于投资赚钱,李大妈深信不疑。

民警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到李大妈,告诉其遭遇了电信诈骗,但她对“男友”包装出来的“高富帅”身份深信不疑。直到民警多方普法,找到相关案例劝阻,她才恍然大悟。

“战术”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对外表、热情和有一定能力的人有内隐的偏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珺介绍,在“杀猪盘”骗局中,骗子喜欢把自己包装成“高富帅”“白富美”。在这个过程中,光环效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当你喜欢并信任某人时,觉得他所做的就是正确的,这为接下来受骗奠定了基础。”

02

态度免疫效应

正如人体对病菌的免疫能力一样

个体的态度

对那些可能引起其改变的说服

也具有免疫能力

这就是态度免疫效应

案例

今年8月初,市民尹某通过一款网络社交软件认识了一名陌生女子。8月中旬,网络那端的女子以为父母购买药品但银行卡被锁住为由,请她帮忙支付1600元。当时,民警接到预警后,上门询问并对尹某进行劝说,但他碍于面子没有和民警说实话。9月中旬,和网友确定恋爱关系后,尹某再次为她打款8188元为其购买礼物。

民警介绍,在这起案件中,尹某一而再再而三地相信“女友”而不信警察,导致他被骗了1万多元。

“反诈平台第一次预警的时候,我们找到他,尹某一口咬定1600元是转给妹妹的。尽管此后我们多次联系他,告诉他遭遇了电信诈骗,但他依然选择继续转钱给对方。”最终,民警现场拨打对方视频电话,尹某发现对方不接并将他拉黑才恍然大悟,后悔不已。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战术”分析

为何有的被骗者在民警找到他们进行劝说时,依然对骗子深信不疑,而不相信苦口婆心的民警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查献琼分析,这就是因为骗子让受害人产生了态度免疫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受害人的思想越来越弱,骗子的思想越来越强。”查献琼说,其实这种事大家生活中也见过很多,比如劝妻子或丈夫不要总是网上购物、劝家里的老人不要购买一些虚假的保健品,但总是起到反效果。

03

群体效应与内爆现象

每一个人都只和群体成员联系

一旦与家人和朋友失去联系时

骗子们会向受害人

提供认同感并且混淆事实

使得受害人更容易接受

那些毫无根据的观点

顺从社会压力

案例

今年12月初,市民张某某在工作期间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对方称其名下的银行卡涉案,需要充钱进行求证。骗子要求她不要和任何人联系,并独自到隐蔽的地方完成认证。

这时,张某某异常紧张,选择了独自听从骗子的指挥,并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了网银密码。期间,骗子一直在不停地和她通话。直到挂掉电话后,她才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钱被转走。

“战术”分析

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负责人王海军介绍,骗子通常会将受害人与其先前的社会支持系统分离,同时也避免他们与其他亲朋相互接触,这样就会出现一种社会内爆现象。

“这种招数一般用在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比较多,骗子让受害人不要和外界联系,跟随着他们的思路一步一步走进‘陷阱’。”王海军说,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一旦相信,就会没有主见地听信并按照骗子的要求来进行验证。

04

得寸进尺效应

得寸进尺效应

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

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

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

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

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

犹如登门槛时

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

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案例

今年12月初,阜城女子小丽(化名)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一个“宝妈赚钱群”。恰巧她正在家里照顾不满1岁的宝宝,就想着挣点零花钱,便按照群内的要求进行刷单返现。

前4天,小丽每天完成任务后都可以通过APP成功提现几百元。尝到甜头的她,在带娃之余继续刷单。第5天时她发现无法提现,咨询客服人员后,对方告知她操作有误,并发给她提供了一个链接和二维码,让她使用新的链接刷单。

在不断地充值后,直到小丽近17万元存款全部充值到刷单软件中却不能提现,她才意识到被骗,并来到颍东公安分局报了案。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

“战术”分析

“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王珺分析,骗子就是将这种得寸进尺效应运用到了电信诈骗中。

本案中,骗子先让小丽完成一些小的任务,并积极给予回报,慢慢地让她掉入陷阱。

到底哪些人容易被骗子盯上?

诈骗分子利用了

人们什么样的心理弱点?

如何防骗?

警方也进行了分析

05

哪些人群易受骗?

过于自信的人

这类人有非常强烈的认知自信,不接受任何反诈宣传,甚至有些抵触,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笨到被诈骗。此外,这类人还喜欢钻空子,喜欢在网络上“薅羊毛”,认为足不出户也能赚大钱。如贷款诈骗、刷单诈骗、投资理财诈骗、网络交友诱骗投资、赌博诈骗、购物退款诈骗等。

涉世未深的人

这类人可能还在学校,或者刚走出社会,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遇到电信诈骗的电话容易着急,会千方百计证明清白,最终导致钱款被转走。如冒充公检法诈骗、注销校园贷诈骗、电话冒充熟人诈骗等。

与互联网脱节的人

这类受害人的主要特征是与网络信息时代脱节,还往往听不进身边人的劝解,却轻易相信其他说客,执意在一些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虚假贵金属投资、期货投资、外币投资等),最后血本无归。如投资理财诈骗、保健品诈骗等。

06

如何防骗?

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法分子不管使用什么甜言蜜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单位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

及时报警

万一上当受骗或发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

不轻信、不透露

不转账、及时报警

你记住了吗?

擦亮眼睛

护好钱包

转自:阜阳新闻网

来源: AHTV第一时间

境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排行榜最新

去美国看病的中介排名

海外就医的中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