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苏轼是政治上的弃儿
发表于:2024-04-01 10:12:37
来源:宏馨资讯
为什么说苏轼是政治上的弃儿?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苏轼的政治之旅。
嘉佑元年也就是1057年,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赴京参加科举考试。而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泰斗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大将梅尧臣。欧阳修和梅尧臣本来正打算对诗文进行革新,当他们看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风格还有他那豪迈的性格,被深深的震撼到了,再加上苏轼的敢于创新,欧阳修曾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可见欧阳修对他的评价有多高!
在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一再赞赏下,苏轼的大名在当时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当他有新作品问世,立刻就会穿遍京师大街小巷。但当他正要大展身手的时候,传来苏轼母亲病故的噩耗。兄弟两人随着父亲一起回家奔丧。直到1061年,守丧期满再次入京,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治平二年的时候,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的时候就听到苏轼的名声,本来想像唐朝那样,让苏轼进翰林院,任知制诰。
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治理河道,疏通河道淤泥,修建长堤,造福一方百姓。在1091年,又被召回,后因高太后去世,新党再次执政,苏轼又被贬到惠州。据说这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罪,他在那里开办学堂,很多人不远千里,慕名前去,跟随苏轼学习。后徽宗即位,苏轼被调到廉州。在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但在回京途中身亡。
终年65岁,宋高宗即位之后,追封苏轼为太师。他的词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格局,在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为我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