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它的存在是
节度使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它的存在是必然?
节度使是唐朝初期设立的一个官职,其性质是地方军政长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你眼中的节度使制度是怎样的?是不是一说起这个制度,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叛乱的节度使安禄山,就是节度使分裂割据的李唐后期?确实,在中国历史上,与节度使有关的大事多是负面的。可作为正是形成于李唐的一项重要制度,节度使制度如果本身就是全然糟糕的,它大抵也不会被确立并推广。所以,就让我们暂时忘记安禄山叛乱,忘记朱温篡位,来回忆回忆节度使制度本身的历史。
三、节度使制度的遗存
虽说李唐社会的客观存在决定了节度使制度的确立和节度使权势的日益增大,我们对节度使制度带给社会的伤害却也有目共睹。可在李唐之后,节度使制度其实并未彻底消亡。由其是在辽代,其节度使制度甚至比唐代时的制度还要复杂。
辽代的节度使有一部分是与唐代相似的具有实权的节度使。但与此同时,辽代还存在只领虚职的节度使。这些虚衔节度使又分为三类:遥领节度使、赠任节度使和授予附庸国首领的节度使荣衔。
从部门上来说,辽代的节度使还可分为五类——宫帐节度使、部族节度使、属国属部节度使、州军节度使和头下军州节度使。后两类基本只处理汉人、渤海人相关事务,前三者则负责契丹族和其他游牧民族的相关事务。
不过毕竟已不是唐时,辽代的各式节度使又这么多,所以辽代的节度使是无法与唐代的节度使等同的。说到底,辽代也不过是以唐代的节度使制度为参考,建立起了又一套名为“节度使制度”的管理制度。真正割据一方,祸乱朝纲的唐代节度使制度,早已与李唐一起倾覆。只留下节度使叛乱、割据的故事,让节度使制度本身背上一层灰暗的幕布。
- 上一篇:揭秘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有何特点
- 下一篇:胡亥究竟都做了哪些事导致秦朝早早的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