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苦心钻研帝王之术为什么还是没能躲过
韩非子苦心钻研帝王之术,为什么还是没能躲过陷害?
说到韩非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连秦始皇嬴政都十分欣赏他的才能。韩非子被称为是最懂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人,虽然他不是帝王,但深知帝王之术,从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出,韩非子已将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运用至炉火纯青。不过韩非子既然懂得帝王的想法,但最后还是被自己的同窗李斯给陷害,晚年死在了狱中。哪怕是像韩非子这样的聪明人也没能躲过小人的谋害,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三)生死其实性情定
韩非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在战国诸子中,他是死的比较冤屈的一位。然而,他的死,至少让人明白了这么几个理:
首先,同行是冤家。
历史把韩非的死大多记在“嫉妒狂”李斯身上,这至少说明韩非在秦国的存在动摇了李斯的根基。韩非懂的治国之道,却忽视了生存之术。他到秦国,无形之中给李斯造成了威胁。原因是,出身同门,他比李斯又多些统治者需要的经邦致用之术。
也就是说,李斯玩的是小聪明,而韩非懂的是大智慧。本来,同门之下本无厚谊。这下,韩非妄自投到李斯的地盘,那自然就成了李斯的眼中钉、肉中刺。
再居同朝,韩非不会不明白,同朝之下本就明争暗斗,口蜜腹剑,怎可轻易将身家性命交于对手?而且,自己那么急功近利,又口拙言非,哪能是人李斯的对手?
身为同命,乱世之时,大家都是逐客,虽说患难见真情,但你韩非来了就可能会抢了李斯的饭碗。李斯也是靠着自己的真本事才混到这个位置上,你韩非凭着几篇文章,就那么受嬴政待见,不是摆明了跟人家李斯夺地盘吗?
再次,同道当知止。
秦王喜欢的仅仅是你的文章,当政的决策权还是在他嬴政手里。你韩非本就是韩国公子,是秦王把你弄到秦国的。你现在身虽入了秦国,但心是不是还在韩国那边呢?你说你为我嬴政要肝脑涂地,难保不是你居心叵测?特别是当秦王想进攻韩国时,你韩非居然让人家先进攻赵国,之后再打韩国。
你这样挚肘当政者的决心,不正说明你对韩国念念不忘吗?不如一杀了之。
俗话说:逢人但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面心。你韩非和秦王之间,还仅仅是思想上引为同道。嬴政打心眼里并没有把你信任到做股肱之臣的地步,你这样掏心肝地为人家想,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或者说是越俎代疱呢?你韩非既然在秦国看到自己的法家思想见用后产生的良好效果,就应该欣然而知足,不要自己再插手搞个亲历为之了。
须知,理论和实践之间,如果没有具有政治头脑与把握实权的强势“操盘手”,是难见事功的。还有,闻世需有道。韩非本是个学究之人,对官场逢迎之术并不专长,但他却深信自己的真心能打动政治家的野心,甚至不惜以叛变祖国的行径作赌注,这就不免让人怀疑你的真实动机了。以不擅长之术行闻世之名,只能是剑走偏锋。
其实,拍马也需要技术,非工于权术者不能为。
拍马也有禁区,论证“盗亦有道”可以,但绝对不能把盗贼之“道”的底细公之于众。在战国的纷乱年代里,口拙的韩非只能做个彻头彻尾的理论家,而要想让自己的理论成为治国之道,非有明主择之用之不可。以韩非的身份,到当时的哪个国家,也不见得会被重用。
只可惜,到死,韩非也是睁着眼睛徒唤奈何啊!
还好,韩非毕竟是幸运的。他死时,法家思想已经在秦国取得了强大功效。仅仅在他身后两年时间里,嬴政就凭着这一套功用,一统中华。而且,他这套统治术逐渐成为中国历代帝王的御世心法、万应灵符。他们明习孔孟经典,暗则沐手恭读韩非帝王之术,把中国的封建政治演绎的成熟之至,竟苟延残喘了二千多年。
由此看,韩非之死,也最终算死得其所了!
- 上一篇:大清生育能力最强的嫡皇后儿子却与皇位无缘
- 下一篇:揭秘晋朝历史上有明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