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如果像汉唐那样司马氏还会背负骂名吗
晋朝如果像汉、唐那样,司马氏还会背负骂名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氏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真的这样,毫无疑问整个司马氏的名声会好很多,司马懿就更不用讲了,毕竟他一没有亲手终结前朝,没有像李渊那样被儿子架空权力,他将会作为一名大一统王朝奠基者的身份,光鲜亮丽的被载入史册。
可能有人会说,篡权者向来不会落下好名声。但我们若全面分析史上的案例,会发现这个观点并不成立:以胜败论英雄、重视结果大于过程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司马懿前后,玩弄政治而夺取政权的大有人在,但因此而遗臭万年的却是少数。
前后的案例证明,篡权不意味臭名昭著
春秋的结束、战国的开端,正是以两起篡权为标志。韩赵魏三家将老东家晋国瓜分殆尽;东边的卿大夫田氏,也紧跟着把姜子牙的后人赶到了海上,让齐国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国换了主人。
但最终,这两起篡权的当事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行为被世人鄙视。魏国强盛一时、魏文侯魏斯被视为明君的代表;赵国横行河北,铁血赵军更是吸引了一众粉丝;齐国继续闷声发大财,以至于到了楚汉相争时,大量齐人甘愿为田氏而死。
但这种政策会带来什么结果,数百年前的秦始皇早已看透: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立足于加强中央集权,秦、汉两朝辛辛苦苦建立、推行了郡县制;如今,就这么被司马氏毁于一旦。这种开倒车的行为,造成的恶果最终却让老百姓承担;沦为历史罪人的司马氏,则麻溜的跑向江南,继续他们与世家门阀共天下的美梦。
衡量一个王朝是否值得后人铭记的指标,向来是能否国富民强,能否抵御外敌,能否让百姓安居乐业。两晋的文化繁荣,掩盖不了其成为封建王朝之耻的事实;文人的赞歌,改变不了在近三百年血腥战乱中悲惨活着、痛苦死去百姓的命运。这才是相对合理的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