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压敏垫片

历朝历代有哪些文人归隐选择归隐他们留下了

发表于:2024-01-24 10:29:24 来源:宏馨资讯

历朝历代有哪些文人归隐选择归隐?他们留下了哪些诗作?

历朝历代有很多文人墨客选择归隐山林,做个闲人,他们创造了很多相关诗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隔溪春色两三花,近水楼台四五家。

浊酒不妨留客醉,好山长是被云遮。

松根净扫弹琴石,柳下常维钓月槎。

路狭不容车马到,只骑黄犊访烟霞。

——元·叶顒《题幽居》

古代文人放情丘壑,寄情山水,取乐鱼鸟,喜做闲人,与自然诗意共存。他们“或隐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范晔《后汉书·逸民传》)。

其实不管是愤世嫉俗,还是惧祸避世,做闲人都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江风索我吟,山月唤我饮。

醉倒落花前,天地为衾枕。

——宋·杨万里《自赞诗》

因而归隐山林成了做闲人最好的去处。

不论是在山中采薇的公叔齐和伯夷,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亦或是厌倦了官场生活,晚年定居于终南山下的王维,他们都在青山绿水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此生的归宿。他们醉心山林,寄托情感。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五代·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秋夜荻花,月光澄碧,云烟淡淡,小艇荡漾,隐逸民间,云水家乡,可见环境之清幽;鱼羹稻饭,架上书籍,杯中乡醇,开怀惬意,真是其乐陶陶。把一个远离名利,生活淡泊、旷达超脱、余韵悠悠的闲人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

如今社会清明,生活富足,但满满的工作日程,忙忙碌碌“亚历山大”,心中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地位不够显赫,事业不够发达,待遇不够优厚,儿孙不够孝顺成才,朋友待我不够敬重,所求不能满足……

虽说我们不会做古时的闲人,也做不了如今的李七染,其实“偷得浮生半日闲(唐·李涉《题鹤林寺壁》)”,还是完全做得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释绍昙《《颂平常心是道》

只要我们能抛开俗念琐事,只要心中不计较,以知足心和平常心去享受普通人的安详生活,到青山绿水里走一走。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清·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这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心灵状态和生活境界。

水傍边,山尽处。唤取云来,共我山头住。

分得一江风共雨。满院芙蓉,更听红妆舞。

趁霜晴,闲独步。那里烟村,有个梅花树。

小径斜穿来又去。醉后知他,有甚青云路。

——宋·周紫芝《苏幕遮》

有一颗丰富清明的心灵,有崇尚简朴生活的爱好;忙碌之余喝茶、下棋、弹琴、钓鱼……

能处淡守真、安于寂寞,不汲汲于功名利禄、不斤斤计较于人我是非。就会天天做“闲人”。

体育视野杂志社

畅谈杂志

中国化工贸易编辑部

前卫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