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脑损伤康复脑损伤的原因
宝宝脑损伤康复 脑损伤的原因
一、婴儿脑损伤的康复训练
1.视觉刺激:新生儿即可开始用鲜艳的玩具和父母与之说话的笑脸,引导其向各个方向注视,每日数次,每次1分钟左右。对视觉诱发电位证实有明显视路损伤或眼底检查有视神经发育不全或萎缩的,加瞳孔对光反射刺激,每次光照与不照之比为1~5秒:5秒,每组5次,每日30~60组,组间隔大于5分钟。此法应在有经验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要造成黄斑部光损伤。可靠坐后用对比度高的黑白图及字卡,较快速度进行视觉刺激,可提高注视能力。
2.听觉刺激: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应每日多次较大声音与婴儿说话。听觉诱发电位异常较明显的可加其它柔和声音刺激,如装有豆子的塑料盒摇晃声等,每次数响,每日30~60次。
3.皮肤感觉刺激:约80%脑损伤儿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长、波幅低,通过抚触、毛刷等皮肤刺激可促进脑损伤康复。抚触、软毛刷、海绵、轻叩击等用于肌张力高者,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肌张力低者可用硬毛刷、空心掌拍打、冷热水刺激等。捏脊是通过皮肤刺激进行全面调理的有效方法。
4.爬行训练:美国医生TempleF、DomanRJ和DomanG通过研究指出,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有种系进化过程特点的重演,婴儿从匍匐爬到跪起来膝手爬,再到站立行走的运动发育过程中,与之相对应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是从脑桥到中脑,再到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脑损伤可有相应的运动障碍,下一级的脑损伤可影响上几级的运动功能,因此不会行走或行走姿势异常的,要从爬行开始训练。新生儿觉醒时应练习俯卧抬头、上臂支撑并逐渐引导其向前移动,脑损伤婴儿要从3个月开始进行斜坡板助爬训练,较大年龄不会地面爬行的,也可先用斜坡板练习,并逐渐降低斜坡板,过渡到平地爬行。每天有一定数量正确姿势的匍匐爬及膝手跪爬是脑损伤儿功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从匍匐爬向膝手爬过渡中常加入障碍爬,如爬过家长大腿或其它障碍物。爬还有助于纠正斜视、眼颤等。
5.被动模式运动:是一种由三人操持,模拟匍匐爬的被动运动。每天进行4~6次,每次50~250节四肢及头颈部有节律的运动及摩擦,活动肌肉关节的同时向脑输送正确匍匐爬的信息,可促进正确爬行动作的出现、纠正错误的运动姿势、调整肌张力、改善感知觉,是对较重脑损伤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不会爬行及爬行、行走或其它姿势异常的均应有此项目,新生儿脑损伤宜从3个月开始增加模式运动。
6.坐、站、走训练:坐、站、走是人类生活工作的主要体位,坐、立平衡是走及其它协调动作的基础。适时坐、立训练使踝、膝、髋持重可预防骨质疏松、关节松弛等发生,应按6个月坐、10个月站、周岁走的运动发育规律及时开始相关训练。坐的训练有靠坐、盘坐、长坐、高坐等。站的训练有靠墙站、靠架固定站、扶物站、跨步站、凳坐位站起、蹲起、单腿站等。走的训练有扶杆走、扶架走、独走等。对腰背肌较弱的增加腰背肌训练。
7.手功能训练:2~3个月即应开始手抓握、放开练习,逐渐增加抓住近处的玩具,拇指及食指捏起小物品等,可用玩具、游戏形式进行。
8.咀嚼、吞咽、发音、语言训练:脑损伤患儿由于神经-肌肉支配障碍,易出现咀嚼、吞咽及发音困难,影响齿槽骨及口腔相关器官发育,可造成营养不良、构音障碍等。适时加辅食并面对面的教小孩咀嚼、吞咽及发音非常重要。学吹小喇叭或气球、用舌尖舔着吃一些小食品、用吸管吸饮料等有助于口腔肌肉的发育。
9.平衡功能训练:部分脑损伤患儿行走困难主因平衡障碍。5~6个月脑损伤患儿即可增加平衡功能训练,较易操作的有于台案上进行的被动左右侧滚,每日数次,每次50米左右,侧滚还有利于听力障碍的纠正。
10.药浴、水疗及按摩:脑损伤患儿存在脑及肌肉关节的微循环障碍及二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应用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进行温热药浴,并辅以浴中、浴后按摩及抚触,可有效改善肢体及脑功能,对新生儿脑损伤仅采用此方法即可干预成功。药浴一般每日进行1~4次,每次浸泡10~20分钟。浴后对肌张力增高较著的肌群、有挛缩倾向的肌腱或关节松弛、僵硬等部位进行按摩,由轻缓开始,灵活运用按揉、牵拉、屈伸旋转等手法,每次10~20分钟。
二、脑损伤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1)感染。能够导致弱智的感染既可能发生在怀孕的母亲身上,也可能发生在出生后不久的婴儿乃致幼儿身上。母亲如患风疹,梅毒和单纯性疱疹,使可能通过感染造成孩子弱智。在母亲怀孕的前三个月,风疹的威胁最大。而梅毒,单纯性疱疹等性病则在母亲怀孕的后期构成较大威胁。
脑膜炎和脑炎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两种感染。脑膜炎属于脑膜感染,可以由多种细菌或病毒引起。脑炎是一种大脑炎症,它引起弱智的情况更普遍,对智力发育的影响程度也更深.脑炎可能会立即导致弱智,其影响也可能在若干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
感染以及其他因素还可能造成小头畸形或脑积水。小头畸形的特征是患儿的头部很小,前额倾斜。它由风疹之类的感染或遗传异常引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重度和极度弱智。脑积水是由脑脊髓液在脑内或脑外聚积而造成。脑脊髓液循环受阻会使脑压过高和颅骨增大,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脑炎,脑膜炎,脊柱畸形和肿瘤等。由此引起的弱智程度取决于诊断和治疗时间的早晚。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将一根导管插入耳后或颈部的静脉中,从脑内抽出多余的液体。
2)环境伤害。可能产生弱智的环境伤害包括头部遭击打、中毒、辐射、营养不良、婴儿早产或晚产、产伤等等。虽然我们将在《程度较重的弱智》一节里探讨这些潜在起因,但是有明显证据表明,这些致病因素如果程度较轻,可能只会造成轻度弱智。
孩子头部受到撞击显然可能引起弱智。除汽车事故等会导致脑损伤外,虐待儿童正被越来越多地引证为造成弱智的脑损伤的原因。
导致弱智的中毒可能发生在怀孕的母亲身上,也可能发生在孩子身上。目前,我们对各种有害物质的影响已经有了进一步了解,其中既包括显而易见的毒剂,如*,含铅油漆等,也包括那些潜在的“有毒物质”,如烟草、酒精、*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尽管新闻媒介有时夸大了上述潜在有毒物质可能造成的危害,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如果怀孕的母亲大量摄入尼古丁、酒精和食品添加剂,的确会对未出生孩子的行为能力发展造成影响。胎儿酒精综合征尤其被认为是危害怀孕母亲和胎儿健康的严重问题。麻醉品已被证明对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还有研究表明,分娩过程中服用镇痛药物往往在婴儿身上造成行为差异。
三、脑损伤应怎样治疗
开放性脑损伤多有锐器或火器直接造成,均伴有头皮裂伤、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和脑脊液漏;闭合性脑损伤为头部受到钝性物体或间接暴力所致,往往头皮、颅骨完整。
1.脑震荡
伤后短时间密切观察意识、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变化。急性期卧床休息,头痛时可用颅痛定对症治疗。
2.弥漫性轴索损伤
①轻者同脑震荡,重者同脑挫裂伤。②脱水治疗。③昏迷期间防止继发感染。④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⑤高压氧和康复治疗。
3.脑挫裂伤
①轻型脑挫裂伤病人,治疗同弥漫性轴索损伤。②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③伴有脑水肿病人应用脱水治疗。④严重脑挫裂伤伴脑水肿病人,如果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损害,药物无法控制高颅压,需急诊行开颅手术。
4.脑干损伤
主要是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保护脑干功能不再继续受损,冬眠低温疗法及高压氧疗效肯定。
四、脑损伤会有哪些表现
1.脑震荡
受伤当时即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常为数秒或数分钟,多不超过半个小时。病人有逆行性遗忘,头痛、头晕、失眠。烦躁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2.脑挫裂伤
受伤当时即出现意识障碍,一般时间均较长。生命体征改变多明显,出现局灶症状、颅压增高、头痛呕吐等症状。
3.弥漫性轴索损伤
伤后立即出现昏迷,且昏迷时间较长。可有一侧瞳孔或双侧瞳孔散大。
4.脑干损伤
受伤当时立即出现昏迷,昏迷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大小多变。病人出现去大脑强直,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呼吸功能紊乱、心血管功能紊乱和体温变化,内脏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呃逆。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有红细胞或血性脑脊液。头部CT了解有无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无中线移位及除外颅内血肿。头部MRI了解具体损伤部位、范围及周围水肿情况。头部CT可见大脑皮质和髓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内囊区有多个点或片状出血灶。头部MRI可精确反映出早期缺血灶、小出血灶改变。
- 上一篇:憋尿对宝宝有影响吗孕妇憋尿有哪些危害
- 下一篇:备孕脾气暴躁怎么办脾气暴躁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