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挂个香囊防疾病
春天 挂个香囊防疾病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有“花中西施”之美誉。它的花、根、茎叶均可供药用,早春采花,秋冬采叶与根。杜鹃花味酸、甘,性温。一般认为其药性较平和,具有和血、调经、祛风湿之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等。临床应用表明,杜鹃花、叶、根皆有止血的功用,又能止咳、祛痰、平喘,多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病症。验方选粹【治咳嗽痰多】杜鹃花30~40克,单味水煎服,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亦可用紫花杜鹃片,每次5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目前,满山红(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制剂的胶囊及“消咳喘”口服液,已是支气管炎的常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治痰饮咳喘】杜鹃花10克,芫花3克,款冬花10克。水煎服。本方有良好的镇咳祛痰、平喘逐饮之效。适用于久咳不止,痰涎壅盛,胸胁停饮,咳喘不能平卧、胸闷气短、颜面浮肿、口唇青紫等。【治咯血】用杜鹃花10克,仙鹤草30克,白及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鼻衄】杜鹃花15~30克,水煎服。治鼻出血有良效。【治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者,可用杜鹃花10克,月季花在中国古代,用“香”治病的例子比比皆是。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中医药理指出,芳香药通过肌肤、穴位、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起到开泄腠理、活血化瘀、宣畅肺卫、平衡阴阳的作用。到了现代,人们将用香囊防病的作用继续发扬,成为养生保健的“绿色疗法”之一。香囊是指将芳香药如苍术、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挂在胸前、腰际、脐部等处,不仅有醒脑的作用,让人神清气爽,还可用来防治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可用石菖蒲、冰片、丹参、三七等药物研末制成香囊佩在胸前;脾胃虚弱的胃炎患者,可用高良姜、白芷、小茴香、蜀椒等制成香袋,放置在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穴;结肠炎或前列腺炎患者也可用苍术、虎杖、丹参、藿香等芳香药制成香袋系在脐部。通过药物渗透作用,经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起到活血化瘀、祛寒止痛、燥湿通经的作用。武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组织中医药专家经过多年研究,根据武汉市春季气候和疾病流行特点研制的“春季中药防病香囊”,主要由金银花、菊花、佩兰、石菖蒲、檀香等中药组方,有调节气机、疏通经络等作用,从而使气血流畅、脏腑安和、保健强身。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叶冬兰介绍说,儿童使用香囊可有效防治春季流行病。春季阳气旺盛,地气升发,不少儿童在春季易感染疾病或旧病复发,而采用把香囊佩在孩子胸前或休息时置于枕边的方法,能起到防治上感、流感、鼻炎、皮肤湿疹、蚊虫叮咬的作用。因药物浓郁的香味在人体周围可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能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提高,而SIgA具有较强杀死病毒的能力。内科主任医师姚世明也说,香囊的适用人群很广,除了儿童以外,老人随身带着香囊,其芳香气味被人体吸入后,能起到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作用。武汉市中医医院名老专家王安康教授介绍说,“民间在端午节佩香囊、熏艾草的习俗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中药成分吸入人体后,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的作用。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防治春季流行病效果较好。王教授同时也提醒大家,使用香囊时要注意防水、防潮,孕妇慎用。若直接接触皮肤而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取下香囊,将香囊挂于室内空气流通处,局部皮肤外搽皮炎平或肤轻松软膏即可。5克,益母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经闭干瘦者,可用映山红60克,水煎服,中病即止。【治风湿】用杜鹃花10克,防己10克,苍术15克,薏苡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跌打损伤】用映山红子1.5克,研成极细末,用白酒或黄酒适量送服。可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红肿者,也可用杜鹃花嫩叶捣烂,加人乳,外敷患处。【治痈疮】杜鹃嫩叶适量,捣烂如泥,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用于痈疮疔、各种阳性肿毒。【治皮肤病】杜鹃鲜叶煎汤洗浴,可治荨麻疹。杜鹃花60克,油桐花30克,焙干研末,用桐油调搽(先剃头再搽药)于患处,可疗头癣(癞痢头)。注意:一般入药的杜鹃植株都是粉红色的,黄色杜鹃的植株和花内均含有毒素,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白色杜鹃的花中含有四环二萜类毒素,中毒后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均不可食用或药用。
- 上一篇:当心孕前六种行为不可取
- 下一篇:陈皮有何作用陈皮和青皮的区别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