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能在与西方的战争中取胜都是学习
明朝为什么能在与西方的战争中取胜?都是学习的功劳
说到明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说起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战争,清朝真的让人费解,为何她如此固执,明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有10几年的喘息,却不思进取,不图变革,直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才开始向学习西方科技,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才放下架子学人家的制度,这个过程竟然经历了60年!反观明朝,在1521年中西(指西方)爆发了世界近代史(以1500年为起点)上第一次正式交战,明军虽胜,但仍旧反思战争的教训,找寻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努力学习西方技术,在不久后的中西第二次大战中,明军轻松取胜。这不得不说是学习之功。
西草湾一战和打了一年的屯门之战不同,短短一次大海战,俘获对方战舰2艘,抓住了敌方头目,真正做到了毕其功于一役,一次彻底击垮了葡萄牙人。西草湾之战,沉重打击了葡萄牙殖民者,直到嘉靖二十年(1541年),沿海再也没有关于葡萄牙人掠夺的记载,“自是,佛朗机诸番夷舶,不市粤”。再通过传教士关于“哥丁货……失败后,葡萄牙的历史记载中很少有人提到他们的公民到达中国海岸的情况”可以侧证,明军真是把葡萄牙人打怕了。此后,佛朗机的番鬼之患逐渐让位于日本的倭患。西草湾之战和屯门之战一道,是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中国首次和西方交战,中国善于学习,迎头赶超,成功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总结
西草湾之战从兵力配置上看,葡军和屯门时期大体相当,而屯门之战是专管海道的汪宏指挥的,居然打了一年,而且前期是屡战屡败。到了西草湾之战,备倭指挥轻松取胜,原因何在?这就是火器之功了。汪宏的时候,明军对葡人和西方火器极度陌生,根本不了解葡军的战法和武器,所以屯门之战以“仅能胜”的教训给西草湾之战提供了经验。屯门战后汪宏总结教训,大力发展和推广火器和蜈蚣船,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西草湾之战明军装备的就是和葡萄牙一样的战舰和火炮,正是武器大体相当,明军才能取得如此战功。到了嘉靖三年(1524年)兵部全国军事会议上,兵部就说:佛朗机铳,宜从广东取匠,于南京造之。这实际意味着新式火器已经开始向全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