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照相机电池

古代除了科举考试能当官外还有一种最直接最

发表于:2023-12-19 11:39:51 来源:宏馨资讯

古代除了科举考试能当官外 还有一种最直接最暴力的方法

古代当官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自古以来,做官这件事在老百姓眼里始终是高大上的,官老爷威风八面,又拿着草头平民一辈子都赚不来的巨额俸禄。“长大做官,光宗耀祖”通常是平凡人家对后代抱的最大希望。现如今,公职人员需要经过系统的全面考核,古代也有类似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统考”始终是重要的当官渠道,但是,除此之外,从前还有许多做官的方式,其中一条较为隐晦的途径,那就是“捐纳”,也就是我们口中的买官。

乾隆年间明码标价,八品县丞约千两,七品知县则要四千多两,五品同知不到七千两,超过这个品阶的官职就要上万两了。当然,这个标准只是外官,京官要贵一些。

富人花了这么多银两买来官位,自然,要用些手段大肆搜刮,力争回本。

捐纳填补了官员的空缺,同时,也给紧迫的国库带来了些许缓冲作用。

譬如道光三十年,仅仅九个月的时间,买卖官职就给政府带来了八百多万两白银的收益,清光绪十三年通过捐纳获收入四百万两,令人咋舌。

由于,买官者甚多,僧多粥少,许多人倾尽所有捐得一官半职后仅得了个候补之位,这一候补没准到死都轮不到。许多候补之官不得不继续投资运作,贿赂关节,以求得早日上位。

虽然,捐纳丰富了国库,但是,如此昏暗不堪的官场乱象所带来的恶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捐纳上位的官员贪腐严重,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长久之下,国家就会更加混乱,就会有更多贪慕权力之人倾家荡产的买官,恶性循环,不得不说此举实是治国败笔。

或许清廷也明白此事之危害,但是,他们并没有更好的对策改善国库空虚。这也难怪,如今流传下来的清朝官方史籍对捐纳买官一事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可以说,对于一个正常社会来说,什么都可以进入市场,唯独官位不能。对此,晚清思想家冯桂芬有生动描述:

“近年来流行买官卖官,吏治坏了,吏治一变坏,就经常出事。一出事就要花钱摆平,财政自然吃紧,财政一吃紧,只好加大卖官力度,国家能不乱吗?”

参考资料:

『《清朝的买卖官职有多严重?》、《宋书邓琬传》、《买卖官职对整个社会的危害》』

中国化工贸易杂志社

金融文坛杂志社

文存阅刊

中国民商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