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之尊为什么是用来形容皇帝的皇帝的龙袍
“九五之尊”为什么是用来形容皇帝的?皇帝的龙袍上的图案有什么讲究?
小编整理了“九五之尊”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
龙袍是皇帝的朝服,经历了一些演变后逐渐将专用颜色定为了黄色,图案定为了龙。但关于龙袍颜色的演变,始终离不开古人对“五德”的信奉。如:秦始皇嬴政龙袍的黑色可是很有讲究的。按照“五德”的说法,周朝是火德,秦朝取代周朝,就是水克火。而在颜色的对应上,水对应的就是黑色。
后来,唐朝皇帝下了一道命令,黄色只属于皇家所有。于是,黄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和民间断了缘分。而龙的图案数目,基本为九条,古代帝王都相信“九五之尊”的说法。“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一个数,而“五”居中,这一点在宫廷建筑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周易·乾》中有句话:“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就是:飞龙遨游于天际,有利于见到大人物,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用品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不过,“九”是一个奇数,如何化解对称性的问题呢?
只能将第九条龙绣在衣襟里。当时,有八条龙分别绣于前胸、后背、左右肩及膝盖前后。而清朝的皇帝对自己的衣服更是认真,在《清史稿·舆服志》里,就龙袍的形制、制作工艺及色彩等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说明,“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交襟处有一条行龙,领前后及袖端则是正龙。
虽然,古人很有智慧,但衣服的装点既要美观,还要体现出君主的权威,如何巧妙地实现“九、五”呢?
其实,绣于衣襟,并不是简单地满足九条龙的数量,而是这件龙袍,无论从正面数龙,还是背面数龙,它的数字都是“五”,这才是真正的“九、五”。除此之外,先撇开这个象征意义,单从美学角度来看,“九五”的组合也是极其养眼的。尤其是在建筑上,很符合美学原则。
所以,中国古人总结的很多经验,都是基于常年对万事万物的观察,若是有时单纯的就数字而论数字,反倒会显得有些狭隘了。古代的帝王们,自然要从各种理论中,确立自己的正统身份,更会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将这个观点彻底植入人心。不过,一件衣服真的只是个象征意义,在没了国力支撑的情况下,一切都将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要想“飞龙在天”,先得让国力“一飞冲天”,而那些讲究龙袍的王朝,最后不是都被取代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