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攻打陶谦的时候为何会屡次屠城呢
曹操攻打陶谦的时候,为何会屡次屠城呢?
统治一个地方是需要恩威并施的,乱世之中,屠城一直都是削弱敌方的很常见的手段,不仅可以震慑敌方,还可以削弱敌方的战争潜力。现在看起来及其不人道的屠城,在古代其实是常用的军事手段。再者,亲生父亲被杀了,换你你愤怒不?这个问题绝大部分人回答不了,因为现在是太平盛世,基本不会存在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虽然陶谦一路打一路退,但是竟然坚持下了。曹操灭不了陶谦,报不了仇,没办法只能屠城立威。告诉别人自己是狠角色,没事别招惹自己。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陶谦能抵抗那么久,那么坚决,也和徐州世家支持分不开。曹操攻打陶谦,并不是一开始就用屠城手段。曹操攻打徐州两次,第一次粮尽退兵。第二次围攻郯县,久攻不下。一方面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另一方面立威,于是选择的屠城。有的人说曹操屠城徐州让徐州人抵抗情绪更加强烈。可是曹操没屠城之前徐州抵抗情绪就已经很强烈了。强烈到曹操打了两次都没打下,围困郯县久攻不下。那么就算屠城以后徐州抵抗情绪更加强烈,又能坏到哪里去呢。另外对宗族的交待。
孙策屠东冶,孙权屠江夏,这都是有记录的。曹操、孙策、孙权都是由自己的基本盘根据地的,屠城都是屠的敌方地盘,用来削弱和震慑敌方,屠城的方式对他们来说合用。但屠城不适合刘备干,不是他仁义爱民,而是刘备一直都是无根浮萍,一直做梦都想要有一块自己的根据地。他拿下任何一块地盘,第一想法都是想做根据地的,自然就不会干屠城这种事了。但是从史料记载的刘备在益州大肆发行大额虚币掠夺百姓,就说明了他也只是一个军阀而已,仁义爱民什么的,那都是政治需要。不需要的时候,盘剥百姓起来,他也是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