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建筑钢材

古代没有自来水古人平时的饮用水都来自水井

发表于:2023-11-24 11:56:56 来源:宏馨资讯

古代没有自来水,古人平时的饮用水都来自水井吗?

古时既没有南水北调工程,城中也没有自来水,那古人平时的饮用水都打哪儿来呢?也许你会说,水井啊!不错,水井确实是当时城乡供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可城市需水量大,除了一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还有航运交通,加上各地地理环境又相当复杂,若没有一个完整强大的水系工程那是绝对搞不定的。

即便如此也不用担心,因为古代城市的水系工程可不是盖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水城”。所谓水城,就是拥有高度发达水系的城市,水城中河网密布,纵横交错,不仅能保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用水,还能支撑起航运交通。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让伍子胥选址规划并建造了阖闾大城(今苏州城前身)。此城中有八座水门、八座陆门,水陆系统纵横相交,支撑起了全城的交通网络。据《越绝书》记载,平门到蛇门的水道宽约51米,陆道宽约60米,其规模之宏伟令人惊叹。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座水城。

强大的城市水系还支撑起了航运交通,北宋汴京城中四河贯通,航运极为发达,其中光是汴河一年运粮量就高达六百万石,被宋人称为“建国之本”,也是名副其实的。再如,城市各类手工业和灌溉养殖也都离不开大量的水资源。除此之外,古代的护城河既宽且深,其军事防御功能也是极其重要的。

四、水系的终端——排水系统

说完供水系统,就不得不提排水系统。古人说“邑之有沟渠,犹人之有脉络也,一续不通,举身皆病”。既然水系被称为“城市之血脉”,那自然就该是贯通无阻,有进有出。古人解决了城市供水的问题,自然也没忘了排水的问题。

近几年来,现代城市排水系统的弊端渐渐显露,每逢暴雨时节道路渍水,严重影响了交通和人们的出行,许多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可谓深有感触。与此相对,一些古城建筑却能在暴雨过后安然无恙,令人啧啧称奇,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紫禁城。

紫禁城的护城河宽52米、深6米、长约3.8公里,蓄水量达120万立方米,就紫禁城0.724平方公里的面积而言,可以说无论北京城内下起了多大的暴雨,紫禁城内的水都可以全部排入护城河中。皇宫护城河的巨大容量再加上紫禁城完善的排水系统,便是如今北京城暴雨渍水而皇城却能安然无恙的主要原因。

除了护城河,古城中的河渠也是排水泄洪的主力,它们不仅能把日常生活污水排出城外,还能迅速调节暴雨过后的径流,防止城内出现水患问题。

如何申请布朗大学

芝加哥大学专业

怎样去美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