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劫小窍门龙凯锋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在
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计第五计,该计的意思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此计用在军事,就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者危难的时候,趁机进攻,获得大的胜利。
趁火打劫这个计谋,在实际运用中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敌人的困难,是我方造成的。
比如孙膑与庞涓的桂陵之战,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孙膑和田忌率齐军救赵,但没有直接救赵,而是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回撤军队,救护魏国都城大梁。而在庞涓撤军的路途,齐军设伏打败庞涓军队。孙膑率齐军攻打大梁,相当于放火,而庞涓必须救大梁,相当于救火。在庞涓救火的过程中,孙膑趁机设伏打劫庞涓,导致庞涓大败。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时候,曹操听从谋士的计谋,派兵攻打袁绍后方的粮仓乌巢,这相当于在袁绍的后方放了一把大火,从而使袁绍军心大乱,曹操趁机率军进攻,趁火打劫,一举打败袁绍。
以上两个都是趁火打劫的战例,而这把火都是我方放的,我方放火,我方趁火打劫,这意味着主动权完全在我方。
第二种情况:敌人的困难,是自己造成的。
古往今来,在敌人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趁火打劫大举进攻,而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敌国国君突然驾崩,引起内部混乱,给对手以趁火打劫的机会。比如敌国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导致良田被毁,人口大量死亡,给对手以趁火打劫的机会。比如敌国内部突遭瘟疫、大规模传染病危害,导致社会混乱,人心惶惶,给对手以趁火打劫的机会。比如敌国社会矛盾激化,大量工人罢工、学校罢课,社会动乱不止,生产停滞,秩序混乱,给对手以趁火打劫的机会。比如敌军缺粮了,导致军心不稳,我军可以趁火打劫发起进攻。比如敌军统帅不幸死亡,导致敌军内部军心不稳,我军可以趁火打劫,发起进攻获得胜利。比如敌军疲惫不堪、内部哗变、指挥不统一的等情况下,我军可以趁火打劫,发起进攻,获得胜利。等等,总之,在敌军敌国出现整体性不利的情况下,都可以趁火打劫。
第三种情况:敌人的困难,是第三方造成的。
一方面敌人的困难是自己造成的,一方面敌人的困难是我方造成的,一方面敌人的困难是第三方造成的。比如赤壁之战中,曹军和吴军作战,曹军被周瑜火攻,而刘备这边则依据诸葛亮的计谋趁火打劫。诸葛亮趁火分别打了曹操和孙权的劫。在曹军逃跑过程中,层层截杀,但华容道放了曹操一马,没有杀曹操。趁周瑜与曹操作战的过程中,诸葛亮趁机派兵夺取了长沙四郡,使周瑜虽然打败了曹操,但是却没有获得多大的利益,而让诸葛亮捡了大便宜。
所以,在实行趁火打劫这个计谋的过程中,要防止第三方、甚至其他多方等变量的介入,防止被第三方或其他方趁火打劫,使我白白受损失。趁火打劫,不只是在军事上广泛运用,而且在商战中也被广泛运用。比如趁竞争对手资金链断裂、陷入舆论危机、发生重大事故等时机,趁机发起进攻,抢占市场,奠定我方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