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微起名寓意从四知先生的由来想到的
东汉一代名臣杨震,少时聪明好学,博览群书,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他从20岁开始,先后在牛心峪学馆、双泉学馆、董社源学馆自费讲学授徒达三十年,弟子多达4000多人,能同孔子有三千弟子相媲美。杨震因此获得“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人亦称其为“关西夫子”)的尊称。
杨震一向并不热衷于官场,多次拒绝别人的举荐。直至五十岁时,邓骘大将军赏识他的学识、贤名和品行,设计将他征召到邓府上任。后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朝庭太仆、太常、司徒,直至三公之一太尉。
杨震教学有一手,首先教育学生要正直清白,然后才是教学生如何做学问,如同我们现在强调的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他做官同样也有原则,后人称他为“四知先生”。
杨震自从进入仕途后,就一直以“清白吏”作为座右铭,用以激励、警戒、提醒自己。他在任涿郡太守期间,子孙们过的日子与平民百姓一样,素食步行,生活十分简朴。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人都称他们为'清白吏'子孙,这样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他是这想的、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要路经昌邑。而杨震正是时任昌邑县令王密的知遇恩人,曾推举他为“茂才”。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特备黄金十斤,于白天谒见后,又乘更深夜静无人之机,将白银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十分惭愧,只好作罢。这就是杨震“四知先生”的由来。后来华阴杨氏为了铭记杨震清廉刚正的人品,以教育后代,且代代相传,就将杨震一脉的杨氏从弘农堂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一族,取名为“四知堂”。
说到“四知堂”,我就感到很荣幸,我就是“四知堂”的一份子,并且为之骄傲,因为我们这一门出了一个很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我真正有这一感受的节点还是我爷爷健在与我聊天的时候。我爷爷认真地说“铭记四知赢天下”是我家祖上立下的家规。其中,既有做人守住清廉的希冀,也有做事讲究规则的期待。我爷爷不但说了,也用他的一生做到了。他二十四岁时,我的奶奶就去世了,他当爹当妈带大两个孩子,日子自然过得很清苦。但他一生活到八十多岁都没有续弦,也没有留下半句风流韵事。他在村里做会计达三十八年之久,算工分年代,讹错一分钱都要噼里啪啦算到深夜。就是这样一个人,还被小人算计过,到学习班学习两个月,说是学习实际是想从鸡蛋里挑骨头,通过劳动进行思想改造,但最终还是清者自清,没有错过一笔帐、贪污一分钱。在他临终前半年与我的一次长谈中,他没有说过“君子尚义,小人趋利”“先做人,后做事”等大道理,只说了一些公款私钱分放两个口袋、再苦也不能瞎来等等。通俗易懂,用心良苦,从中我也加深了对“四知”内涵的理解。
我的爷爷平凡而宁静的一生虽然不那么轰轰烈烈,却深深影响和成就了他的两个孩子。我的父亲是个朴实要强的农民,养育了我们四个孩子,生活就是得过且过。他从大队团支部做起,直至办起挂面厂、五金厂,他都担任厂长,从来没有因一时的困难挪用过单位的资金。我二叔从学木匠开始,到镇办企业做活,凭借他的智慧和勤奋,帮助企业解决了许多难题,破格提拔为即将瘫痪的镇五金厂厂长,后又创办了镇铝箔纸厂,职工最多的时候达600多人,产值最多达到几千万,占据全镇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他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坚决抵制有所企图的镇领导从厂里捞油水,在所谓的改制中被迫卸职。在离任审计中,也许是出于报复泄愤,审计帐目从一年变成三年又变成十年,一点问题都没有,令干预的领导大失所望。我二叔退休后回到家乡,为本地27多名烈士集中“安家”,搜集了万字资料,带头捐款筹集资金新建了烈士英雄纪念碑,又捐献了20多年来搜集的农业生产生活的“古董”,建起了全镇首家村史馆,传承了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典范。在两大工程中,社会各界捐款接近20万元,我二叔没有私用过一分,还自己搭上退休金。过去,他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现在又被评为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有人问:你过去有过不公和打击,现在还乐此不疲地做好事,到底图什么?他常说“个人遭遇不算什么,人在做,天在看。”仔细琢磨,人一生要的就是光明正大、问心无愧,这与“四知”的内涵还是一脉相承的。
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二叔要说是镇村级干部,只是最基层的干部,但他们作为“四知堂”的传人用清正廉洁的行动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尊重,为我们杨家后人树立了榜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每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需要真正解读“四知”的内涵,不仅要在别人没有看见的情况下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反而更要自觉做对得起社会和人民的事,因为正确做事和做正确的事从来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又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担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使命,以各类腐败的反面人物为镜子,学习传承古代政德典范的为人之道、为官之道,把清廉、崇廉作为个人道德修养应有的一种境界,要把严格自律化为个人行动自觉,要自重、自省、自警,要慎独、慎微、慎欲,无需他人提醒、无需他人监督,要深入骨髓进而外化于行,持之以恒,一贯坚守。2011年,陕西省花了3000余万元在潼关县高桥乡四知村建成了杨震公祠,被陕西省纪委命名为“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目的就要通过纪念杨公,让大家接受“四知”教育,学习杨公为官清正、无欲则刚的精神,守住灵魂净土,根除腐败毒瘤,做一个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好人好官。否则,心存侥幸,贪赃枉法,迎接你的将是利剑镣铐,你的名字将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毋庸置疑,那就是好的名声。吟诗一首:“生赚好名声,传承给子孙。百年心上愿,后代愿填坟”,聊以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