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周富呼和浩特这座菜市场的前身你能猜到
呼和浩特的老百姓一提起菜市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东瓦窑。东瓦窑可是呼和浩特最早的蔬菜批发市场,一年四季人流不断,可是你知道吗?东瓦窑曾经可不是个卖菜的地方.....本期逝去的青城,跟着青核桃一起回忆回忆东瓦窑的历史吧!
东瓦窑(资料图片)
东瓦窑起源于清代给蔬菜批发市场起“东瓦窑”这个名字,总感觉怪怪的,“东瓦窑”这几个字完全和蔬菜不沾边嘛!
“东瓦窑”因何而得名呢?据传早在清代初期,就有山西省定襄县一周姓人家来东瓦窑村定居,历经三代,起名周富村。到了清乾隆初年,由于西北战事不断,归化城的防御能力显然不能应对战争来袭。为了守护好边疆的大门,清朝政府决定专门修建一处军事驻防城,也就是后来的绥远城。
东瓦窑是市民选购蔬菜的必选之地
这里还设有农药残留检测中心
肉制品也可以从东瓦窑购买
有了城池,就离不开城墙,而城墙上的一砖一瓦都是靠村民的双手制作而成的。就这样专门给城墙制作砖瓦的工人们渐渐定居了下来,把制作砖瓦的基地变成了村庄,东瓦窑村就是绥远城城墙砖瓦的生产基地。
据说,呼和浩特曾经有三个由于建城取土烧砖瓦而形成的村子,这三个村子分别是西瓦窑、东瓦窑、南瓦窑,其中,西瓦窑和南瓦窑是建造归化城时形成的村子,东瓦窑则是修建新城形成的村子。
每天都能看到商贩成批来东瓦窑采购食材
那时的东瓦窑村很大,北至新华广场一带,南到新希望街,东接农大东区,西至满都拉宾馆,都是东瓦窑村的辖区。当时村里有周、刘、冯三个大姓,各自住在村中的不同位置,东瓦窑村特别繁荣。
那时的东瓦窑是这番景象修建新城后,东瓦窑附近还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瓦窑,但是,勤劳的农民把坑埋了,窑推平了,在这上面建造房子,在没有动过土的地方开垦种庄稼,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距离城市很近),这里很快成为了呼和浩特市的菜篮子。
除了蔬菜,粮油、调料也是东瓦窑的主要销售货品
据曾经住在这里的一位老人回忆,20世纪80年代末,赶着大马车、骑着三轮车来东瓦窑这片空地上卖菜的人多了起来。车上的柳条筐里装满了西红柿、黄瓜、茄子、西葫芦、白菜等新鲜蔬菜。这些菜都是附近巧报村、桥靠村、东瓦窑村、双树村、碱滩村的菜农们的自产菜。
到了1999年前后,东瓦窑村只剩下近400亩田地,就在今天的东苑小区和东瓦窑菜市场一带。为了盖楼房,东瓦窑村的村民让出了最后一片土地,直到2005年,他们才搬进东苑小区F区,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近几年,东瓦窑市场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又加建了两个又高又大又长的蔬菜储备板房,为外地的蔬菜运输及经营者们提供了便利。市场不仅内有蔬菜批发、蔬菜直销和蔬菜零售的场地,还有粮油、肉食、水产海鲜、副食、干货、水果等经营区域。
每到逢年过节,来东瓦窑采购干果的人会大大增加
很多酒店、饭店使用的一次性用品,也有销售
还有专门针对餐具销售的地方
为了保证东瓦窑市场内的清洁卫生,每天都会有专人打扫
随着呼和浩特市的不断发展变迁,如今东瓦窑村也渐渐变成了一个地域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