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之大器

宋才起名金风玉露一相逢

发表于:2025-10-21 10:13:34 来源:宏馨资讯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躲凉亭避雨,无聊,想起往事。曾经去过几次高邮文游台,文游台不大,名气不小;文游台不高,水准不低;文游台算不上险峻壮丽,但精巧别致。文游台,是古秦邮八景之一,之所以叫文游台,是因为1084年,苏轼经过高邮,约了秦观、孙觉、王巩在这里聚会,郡守听闻,便起了一个雅称“文游台”。文游台曾经历多次兴废,现存建筑大部分都是嘉庆十九年重建的。在文游台西侧是古四贤祠,是明代专门为纪念秦观、苏轼、孙觉、王巩而建。再往西是映翠园、重光亭等古典建筑。文游台前为盍簪堂,四壁嵌有《秦邮帖》,是清代嘉庆年间高邮知州师兆龙集苏东坡、黄庭坚、米圣章、秦少游、赵子昂、董其昌等名家书法,由著名金石家钱泳勒刻而成,这可能是文游台最有艺术价值的东西。

如今娱乐文化大行其道,追星成风,可是在900多年前的宋朝,要说追星族当数秦观。秦观到了六岁,还没有名字,父亲游学归来,起名为秦观,希望他能像自己的偶像王观一样,成为一个高才力学的人。有了名字的秦观果然不负父望,不知道是先前智慧没有被开启,还是借了父亲偶像王观的才华之光,秦观在十岁那年就已经略通孝经、论语、孟子大义,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学习经史子集,还对兵书有了很大兴趣,并写了很多文章于世。到了20多岁,秦观读了很多书,也走过很多路,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在读书游历过程中,惊闻文坛大拿苏东坡大名如雷贯耳,秦观十分心向往之。他日夜研读苏轼的作品,想象着“若我是他,该怎样创作?”26岁那年,听说苏轼即将经过维扬,欣喜若狂,跑到扬州寺,在墙壁上模仿苏轼的语气写了一首诗,果然苏轼在游览扬州寺的时候看到此诗,大为吃惊,“这是我写的诗吗?怎么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旁人解释是某某写的,苏轼赞叹不已,苏、秦二人从此结为神交。

得到了偶像的认同,是追星成功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从线上粉转为线下见面会。又过了三年,已经到了熙宁十年(1078),苏轼自密州改任徐州,秦观连忙赶了过去,拜谒苏轼,与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唱和,离偶像又进了一步。秦观十分欣喜,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次年,他应苏轼之请,写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在此期间,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友谊。秦观自高邮赴京应试,再次到徐州拜见苏轼,苏轼终于被其热情、才华和恒心所感动,决定收其为弟子,追星终于成功。

追星成功,也让秦观在后来的仕途中,与苏轼梱绑在一起,更是随着苏轼一起宦海浮沉、起起伏伏。不过作为苏轼的忠实粉丝和弟子,秦观并没有辜负苏老师的栽培,成了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秦观)之一,在北宋的词坛上,与苏老师各占一席之地,后世把苏轼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而秦观则是婉约派词人的掌门人。

秦观的词作内容写男女爱情和贬谪生活,在意境创造上,擅长描绘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在语法结构方面,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在字法运用方面,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词风蕴籍含蓄,音律和谐,语言清新,被视为婉约词宗。南宋词人张炎说:“秦小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女词人李清照说:“秦即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良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这些评论大体上说出了秦词的特色。也有人说秦观是“千古伤心人”,因为他至情至性,没有城府,心胸恍若冰雪,能感受到生命最深处的痛楚与无常,却无法与现实世界融合,也不肯向命运低头,所以有人说秦观的词是“酒边花下一往情深”,“为生命中的不可能而恸哭”。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倚危亭 。恨如芳草 ,萋萋划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 ,水边红袂分时 ,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 ,素弦声断 ,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八六子)

山抹微云 ,天黏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 ,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满庭芳)

作者江苏盐城常逢生

美眉杂志

文苑编辑部

名作欣赏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