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朱国山海经海外南经之古邳镇西古泗河到
先来看一遍《山海经·海外南经》原文: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
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小人颊赤肩。尽十六人。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
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东。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
臷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国在三毛东。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一曰在臷国东。
交胫国在其东,其为大交胫。一曰在穿匈东。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歧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
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周饶国在三首东。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保操一鱼。一曰在周饶东,捕鱼海中。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鸱久、视肉、虖交。其范林方三百里。
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你是什么感觉呢?
首先,《海外南经》是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这个顺序是我们研究的方向指导。
1.1结匈国、南山
《海外南经》
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这个南山就是古邳镇岠山。临沂人说的血鳝,就是黄鳝,此地往南,是不是叫鳝鱼?
南山在结匈国东南,而此山所在的古邳镇是古沂河汇入古泗河的地方,所以结匈国的西边南边也就到泗河,东边到沂河,北边就不好说了,也就几个乡镇的宽度吧!
1.2比翼鸟
《海外南经》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古沂河以东是比翼鸟,而结匈国的北方是灭蒙鸟,也是鸟青,所以我觉得比翼鸟应该是和结匈以及灭蒙鸟隔着沂河的。灭蒙鸟和比翼鸟应该是近邻姻亲的关系。
比翼鸟的东边可能到沭河,因为东南方是羽民国,在羽山附近更合适。
1.3羽民国
《海外南经》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把羽民国定位在羽山附近,纯粹就是因为羽山。
羽民不和羽山联系在一起,合适吗?
在今天的新沭河,以前的尧水南,沭河向东,东边以羽山南北山岭为界,平原地区应该就是羽民国了。
1.4神人二八
《海外南经》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小人颊赤肩。尽十六人。
这个地方,我想展开一下脑洞。
羽山是尧命祝融殛鲧的地方,北边的新沭河,原来的名字叫大沙河,尧水。你看和尧有关,和鲧有关。
所以这段文字里的帝就是帝尧。在羽民东,16人,神人儿八,《海外西经》女娲之肠,神10人,旁边的巫咸山有十巫,和帝尧亲弟弟十日有关,那边是十日炙女丑之尸,毁容,留十巫看守,那这个羽山也是殛鲧的地方,留神人二八镇守,合情合理,是帝尧能干出来的事。
现在我给你复盘一下:
帝尧命祝融殛鲧羽山后,不管是为了封锁现场,不让鲧部族来偷尸,或者就是迷信,要用神二八来镇守在羽山东,因为东方就是讙头国,鲧的后代的国。
此处不展开了,到讙头国咱再细说。
1.5毕方鸟
《海外南经》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打开地图就可以看到,羽山东北是新沭河,再往东北是青口河,这应该就是青水。
为什么不把毕方鸟安排在神二八的正东,一是没有青水,二是毕方鸟的南面就是讙头国。
毕方鸟的位置就是新沭河到青口河之间。
1.6讙头国
《海外南经》
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
我说这个讙头国是鲧的后代的国,是有证据的。
《大荒南经》
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是食。有驩头之国。
鲧的孙子就是驩头,这个驩头国就在海边,捕鱼,正好是在羽山东南。不管鲧是被殛羽山,还是被囚羽山,鲧妻士敬都带孩子琰融在羽山东南讨生活,还有了孙子驩头。神人二八就是防范鲧妻和鲧的儿子琰融的。
这里普及一下连云港附近的成陆情况。
商周之际,板浦镇才成陆。
1668年7月25日郯城大地震让赣榆海退30里。
清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连云港朐山以东才开始形成陆地。
据《新浦区志》记载:1794年,新浦一带海水开始东退,逐渐成陆。
所以这个驩头国的范围,北到新沭河,东不过朐山,西不到羽山,南到蔷薇河。
驩头国大概率影响到了灌云、灌南。或者干脆可以把驩头国的都城安排到灌云县。但是还有一个驩兜被贬到灌云了。驩兜和鲧妻士敬有没有亲属关系,不好说,或许琰融受到驩兜恩惠,才给儿子取名驩头。
1.7厌火国
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东。
驩头国的南方,蔷薇河的南方有灌云县城,这可能就是厌火国。
尧时代有大洪水,驩兜推荐炎族青年领袖共工治水,不成,驩兜被流放崇山变南蛮,就是灌云大伊山。
后代埋怨因炎族共工得罪被流放,所以厌火?
1.8三株树
《海外南经》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
我看完这一段,第一反应就是沂河岛上有一颗大银杏树,很特别。
1982年在沂河上游的山东省沂源县织女洞林场大贤山古庙旧址,发现一株树龄500多年生的“叶籽银杏”。
“叶籽银杏”是一种变异的特殊银杏。在沂河两岸的郯城、邳州交界处,有全国最大的成片古银杏树,也是全国最大的银杏苗圃。
银杏还有“公孙树”之称,史籍载“中华民族祖先轩辕氏,复姓公孙,因银杏在中国繁衍的渊源之长,可与中华的悠久历史相伴,是随中国文化俱来的亘古证人。”(郭沫若语)
我查了一下,灌云大伊山有银杏树,连云港古树里也有几株古银杏树。
所以在山海经写作的年代,沂水流经连云港入海、某座岛上有一株特别的银杏树,是能够存在的。
至于这棵树是特殊的柏树,也有可能,但是就没必要说“其树如柏”了,是取柏树和银杏树的古老高大吗?
到目前为止,从古泗河边上的结匈国,到海边的驩头国、厌火国,基本算是一个从西向东差不多的一个直线。
从下一个三苗国开始,定位点又转移到赤水上了,上文部分不局限在沂河以西,实在是因为和地理不符,不如现在这样子解读更能和地理吻合。而沂河那么长,这个三苗国又在哪里呢?
未完待续
#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