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张妤在家门口享受悦读韶关启用10间风
记者23日从韶关市文广新局获悉,作为2018年韶关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实事之一,首批10家“风度书房”将正式启用。所谓“风度书房”,是实现无人值守和读者自我管理服务的全开放、高品位的自助实体图书馆。其中,8间已建成的书房今天已经开门迎客,还有2间正在加紧完善中,很快将投入使用。首批建成的风度书房配置图书近10万册,提供阅读位近500个。预计到2019年,韶关将在城区内建成30间风度书房。
为了让市民随时随地享受城市的公共文化,倡导全民品质阅读,提升韶关文化底蕴,韶关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正式启动城区智慧图书馆“风度书房”项目建设。风度书房已列入2018年韶关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件事之一,也是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善美之城”的重要举措。书房的建成和开放对打造“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及市民“家门口的图书馆”,全面提升韶关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成为韶关亮丽的文化名牌。
据工作人员介绍,筹建过程中,风度书房建设工作组先后考察了温州、深圳、南海等地的城市书房建设,最后决定借鉴温州“城市书房”模式,将风度书房定位为多用途城区智慧图书馆。市民凭身份证可免费进入书房读书,书房内设有全自助借书还书机,实现借书还书全自助操作,同时风度书房的书籍管理系统已与市图书馆系统联网可实现市区内通借通还。下一步韶关市图书馆系统建成后,将实现全市范围内通借通还。
风度书房将真正做到市民家门口的图书馆,最大程度的方便了市民借阅书籍。布点选址充分考虑人口密集度、交通便利性、服务半径、消防安全、阅读需求、市民意见等因素。规划选址为城区人流密集的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园等地,且基本是一楼临街,每间馆舍面积100-300平米,可配置5000册图书。风度书房建设的体量不大,突出小而精,让“风度书房”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风度书房将采取统一名称、统一logo标识及统一口号,其中“风度”二字源自“九龄风度”。取名风度书房彰显出韶关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意欲传承一代明相张九龄的“不凡风度”。除了阅读功能外,风度书房还将是沙龙中心,各馆将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沙龙活动,为群众提供各种有深度的对话与交流平台,每个馆将成为城市中的文化阵地。2018年1月至2月期间,各馆已经准备了丰富的沙龙活动。
在运营与管理过程中注重盘活社会资源,与社区、企事业单位摊薄分担成本,合作共建。如位于碧桂园凤凰城的风度书房凤凰分馆的场地由韶关市浈江区菁华舞苑舞蹈培训有限公司无偿提供。校长张妤告诉记者,在获悉韶关有关部门正在选址建设风度书房后,她立即进行了申请,经过考察后成为韶关第一个向风度书房无偿提供场地的企业。尽管此举会为她带来每个月约1万元左右的租金、水电等支出,但她认为:“身为舞蹈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更重要的是‘育’。风度书房的建设,正好为孩子家长们提供一个接受文化熏陶,培育国学、美学素养的场所。”
在管理方面,风度书房正式启用之后,将倡导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志愿者社会资源,参与图书上架整理、秩序维护和管理,将“风度书房”塑造成城市新的公益阵地。
目前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风度书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走进韶关市图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24小时不打烊的风度书房,这里集传统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和智能图书馆三大特点于一体,无需工作人员值守,市民可自助借阅书籍,自从风度书房开放以来,该市图书馆已经七个多月没有闭馆。
韶关市图书馆馆长陈伟清说,目前该书房已累计接待读者将近有7万人,相当于平均一个月有1万多的读者进去。“我们整个风度书房里面有8600册书,现在借出3万多册,就等于翻了4倍,平时到深夜也有很多读者在里面学习啊,看书啊,特别以青少年为多,可能很多考研的,初中的,考大学的学生在里面复习,我们看到觉得很温暖。”
文/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卜瑜 通讯员 沈明礼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