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承插三通

江阴中式家装装修在江阴邂逅中式浪漫

发表于:2025-06-27 11:05:48 来源:宏馨资讯

“东风夜放花千树”,从古至今,元宵节一直是团圆和欢乐的象征,如今,元宵节更是成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重要节日。新春佳节,江阴的村庄里、校园里、社区里、街巷里年味愈发浓烈,吃一碗手搓汤圆,在灯火阑珊处共赏花灯、同猜灯谜,市民游客们“沉浸式”体验着中国传统年味,节日的气氛也在欢笑中不断升温。

俗话说“不过十五都是年”。元宵佳节,江阴人在这一天总是会举行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各种庆祝活动,非遗文化更是近几年江阴市民钟爱的元宵大餐。

在利港街道,一台喜庆团圆的元宵活动让周边居民大饱眼福,兔子灯、面塑、糖画等非遗作品别致又应景,观众们在各个非遗摊位前流连忘返,在一针一线、一招一式中了解利港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

江阴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勤劳朴实又充满智慧的江阴人民创造了1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18项,无锡市级27项,江阴市级79项。利港街道作为全市非遗资源最丰富的乡镇之一,拥有茶花担舞和珠绣2个省级非遗项目,九狮舞等4个无锡市级非遗项目,制秤技艺等6个江阴市级非遗项目。“猜了灯谜,买了面塑、学了剪纸,感觉在这里过元宵更有仪式感,也由此让我对这个非物质文化有了更深的见解。”市民封佳在活动现场收获颇多,还“先下手为强”,买下了现场最后一只非遗珠绣荷包。市民范文烨则收获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龙玩偶。“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元宵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

非遗技艺各有千秋,映射出江阴深远的文化艺术光彩。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够亲手制作灯谜、花灯等,无疑是元宵佳节最称心的礼物。

徐霞客实验小学围绕龙年主题,开展了“齐乐‘龙龙’闹元宵”主题活动,结合学生寒假实践活动举办了龙文化主题展,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龙文化的深刻内涵,感受龙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各班级,会发现不同年段的主题各有不同——低年级学生从古诗词中认识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文化习俗,并利用彩绘圆盘的方式,制作出了一条条栩栩如生的彩龙;中年级学生通过视频了解舞龙灯这一习俗后,发挥想象力,自己制作出了一条条小龙灯,拿在手里舞一舞,其乐无穷;高年级的学生们则探寻灯谜背后的奥秘,大家撸起袖子,挥动双手,一起搓汤圆、吃汤圆,感受劳动的快乐,品味团圆的幸福滋味,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连日来,原汁原味的非遗项目走进全市各地,浸润着市民日常生活。

在北大街社区开展的“多彩非遗闹元宵 传统文化展魅力”——我们的节日活动中,猜灯谜、掷沙包、套圈圈、钓汤圆等趣味游艺会吸引了周边居民前来,共享社区大家庭的喜乐团圆。在非遗集市上,中式糕点、非遗竹编、糖画等非遗项目汇集,非遗传承人以勺为笔、以糖液作墨,随着手腕的轻轻摆动,一缕缕糖丝勾勒出一幅幅国潮艺术,让非遗在甜蜜中传承。竹编技艺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一挑一压,五颜六色的竹篾在纵横交错中变成寓意美好的竹编画成品,大家在浓浓的元宵氛围中共同寻找记忆里的中国年。

社区居民许榕燕尝了一口糖人,欣喜地说道:“糖人就是我们小时候的味道,我还买了竹编,选的是龙形,造型非常喜庆,预示着龙年大家都会一帆风顺。”非遗传承人蔡行健从小就练就了一手编制技艺,他告诉发布君:“传统竹编历史悠久,现在我们又进行了创新,用彩色的龙形竹编祝大家龙年大吉、龙行龘龘。”发布君了解到,除了传统的灯谜和游艺活动外,北大街社区还特别在北门民族文化陈列区设置了专区,将糖画、竹编画等集中进行展示,让大家找回“儿时的回忆”。

提一盏花灯,穿梭于青砖黛瓦间,让人不经意间有了一种“穿越感”。

元宵节一早,一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的趣猜灯谜活动在江阴市长泾老街上举行,传统江南民居与咖啡店的“混搭”颇具吸引力。而老街上的灯谜,则囊括了长泾人文地理知识、风俗常识、民俗故事,并且创造性地加入了咖啡文化趣味小知识,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打卡,共同体验传统文化与新兴行业的碰撞与融合。

长泾镇居民钱佳怡说:“老街是长泾的一大地标,咖啡又是我们长泾的新兴行业,店内结合了节日的元素,将风格装扮成了符合节日的样子,不仅更有节日氛围,也吸引了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长泾老街人文气息浓厚,近年来,伴随着“咖啡经济”的持续升温,长泾镇在打造老街文化的同时,将传统的茶食和新兴的咖啡相结合,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市民游客们感受到不一样的节日氛围。

食品工业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文化产业官网

家庭生活指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