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装修成训练室13车库爆改健身房爽
13㎡的停车库,除了停车和当仓库外放点杂物外,还能怎么利用?丽水莲都区的刘叶盛给出了特别方案——爆改健身房。凭借强大的动手能力,几年前,刘叶盛花半个月时间打造私人健身房,如今这不仅是他工作之余释放热爱的“乌托邦”,还成为亲朋好友的“秘密瘦身基地”。
预算一万元爆改车库
这个由停车库爆改而来的健身房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的东苑小区内。落下卷帘门,这里平平无奇。但是只要将卷帘门哗啦啦往上一拉,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杠铃、哑铃、成引体向上器、深蹲架……一应俱全。
部分器械散落在地面上,一些小件则被妥善安放于两个置物架,墙面上还张贴了不少健身海报,画风硬朗,给人一种很朋克的感觉。
“前后花了半个多月,总计大约1万元钱。日常的撸铁需求,基本都可以在这里满足。”对自己亲手打造的一隅健身天地,44岁的刘叶盛满是自豪。记者几乎可以想象,他在这里酣畅淋漓挥汗如雨的画面,一个字——爽。
健身热爱源自高三暑假
刘叶盛对于健身的热爱,还得追溯至20多年前,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
“青少年时代除了在野外疯跑捉知了外,最常接触的运动也就是打篮球。对于健身其实并没有什么概念。”刘叶盛回忆,他是受隔壁班较早接触健身的男同学影响,在高三毕业的暑期偶然迈进了健身房的大门。
彼时的健身房与如今的商业健身房自然大相径庭,“记得是一个大厅,里面放了些哑铃、杠铃之类的器械,只有一帮老爷们在哼哧哼哧撸铁。当下流行的瑜伽、健身操之类的那时候压根不存在。”就这样,几位青葱少年办了月卡,混迹其中,依葫芦照瓢开练。
假期结束,刘叶盛前往重庆念大学,入校后的一件重要的事,便是在学校附近找地锻炼,“距离学校三公里步程的地方有个健身房,没课的下午,我总和同学结伴泡在那儿。后来校内有了小型健身室,才实现就近锻炼。”刘叶盛笑言,虽说因陋就简,但已然十分满足。
四个月帮侄子减下40斤
即便毕业后忙于生计,刘叶盛也将热爱进行到底,保持着去健身房运动的习惯。而另一个让他困扰的问题却频繁出现,“商业健身房常常面临倒闭,为此我辗转了多处健身场地,甚至还遇到过健身房坑钱跑路的窘况。”
2019年,刘叶盛举家搬至东苑小区,赶去原本的健身房来回少说两个小时。加之彼时二胎出生,为平衡好家庭责任和兴趣爱好,他决定在家里开辟一个角落安置热爱。“我买了引体向上的器械,杠铃片、钢索、滑轮、电钻,自己动手在露台上打膨胀螺丝,将器械固定上墙,挺简单的,还省下人工费。”这下,刘叶盛健身带娃两不误了。
不过,没过多久,这些器械就再度移位,来到了车库。原来,即便刘叶盛放置了厚厚两层地垫,杠铃片落地的闷声依然不小,于是,担心扰民的他转而打起了自家车库的主意。
“记得当时趁着双十一,我将想买的器械都加入购物车。”刘叶盛表示,自己十分注重性价比,几乎每个器械都是货比三家,慎重下单。“你看我这个健身镜,2米*4米,镜子200元,运送费加安装费却得400元,我果断找了健身朋友搞定。”
渐渐地,健身房五脏俱全起来。最让刘叶盛开心的是,健身伙伴和亲朋好友也频频光顾,“自己练的同时也会指导大家,撸铁之余也会穿插跳有氧健身操。”
有着多年健身经验的刘叶盛还会为身边人制定健身计划,他曾用四个月的时间,顺利帮220斤的侄子减到180斤。“一米八几大个的小伙子,因为大体重常常在家庭聚会时被大家叮嘱该减肥了。刚好他大学毕业还没找好工作的空档,我给他制定了健身计划,辅以合理膳食,最终他体重降下来了,心肺功能也好多了。”
多年来,刘叶盛对健身的态度始终如一——就是喜欢。而健身也切实为这份简单纯粹的热爱带来回报,“体型好、体能好、精气面貌更好。”常年锻炼在刘叶盛身上滋养出令人羡慕的活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体坛报记者:洪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