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木黄耆

东河养花东河区十年蝶变老城新生铺开新时代

发表于:2025-02-18 15:12:19 来源:宏馨资讯

盛泰铝轮毂生产线。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东河吾悦广场。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十年,大潮奔涌,万物生长。

十年,平地能起高楼,荒芜可变繁华。

东河区,作为包头最老的城区,享有“水旱码头”“塞外通衢”的盛名。历史大潮纵横激荡,时代浪潮下,东河区的热土上也激扬着汹涌澎湃的奋斗热潮。

走过工业转型、北梁改造、城市更新、农商旅融合等重大历史步伐,十年来,老城区东河焕发出新生机。如今,一幅新时代新东河的壮美图景正在缓缓铺开。

破题——

项目驱动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老城东河,以铝为基。包头市六大产业基地之一的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坐落在东河区东部,十年来,东河区铝工业转型升级步伐铿锵,过去高耗能高污染的老产业正在焕发新生机。

在包头盛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个个机械臂在流水线上自动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在为刚刚下线的铝轮毂进行涂装,现场忙碌而秩序井然。

“我们把园区生产的铝锭加工成铝轮毂,价格大幅提高,相当于在原价格的基础上每吨增加了27000元左右。”包头盛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超介绍说。

全程智能化的生产流程让这里充满现代化工厂的气息,厂房里的除尘设施让这里的厂房干净如洗。“我们公司总部每年都会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技术研发,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单位能耗。目前我们生产一个铝轮毂能耗仅为0.002吨标煤,是国内相关产业领域中的最高水平。”王超说。

从直接生产销售铝锭、铝棒,到生产成铝轮毂、铝合金卡巴轮、铝合金汽车摇臂、铝合金模板等“新花样”产品,包头铝业产业园区铝产业的焕新升级,正是东河区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发展新格局的一个缩影。

跳出东河看东河、站在未来看现在。近年来,东河区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转变发展思路,紧抓转型升级窗口期、政策机遇叠加期、赶超跨越加速期的历史机遇,以奔跑者的状态精进笃行,以奋斗者的姿态革新图强,启动实施了《东河区高质量发展快跑行动计划(2022—2025)》,深入实施“一业一策”聚集、招商引资精选、“四上”企业倍增、政策支持集合、营商环境提升、工作作风锤炼等“六大行动”,以“招大、引强、选优”为招商标准,扎实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近年来,东河区引进了华云三期、正威铜基新材料等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引进翔宇药业、河北立中等3类“500强”企业项目15个,签约了江苏亚太轻合金、四通稀土新材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签约了一批支撑性强、关联度高、带动力大的新能源项目,包括中广核、金风科技等7个现代能源项目。一场由项目驱动的经济发展大潮正在重塑东河。

跃升——

城市更新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5月13日,伴随着挖掘机隆隆的响声,东河区河东街道的最后一个凉房被推倒。“从此以后,河东街道就彻底告别了‘凉房时代’。”河东街道办事处主任郭卿嵩颇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东河区把拆除凉房作为城市更新中的一件民生大事,以“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工作模式,使这项工程改善了民生,也赢得了民心。2022年,东河区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片区共涉及凉房数为8796个,截至目前已拆除8583个,完成比例为97.6%。凉房,这个已经被时代所淘汰的产物正在逐渐退出东河区的历史舞台。

告别了老旧的凉房,东河老城区百姓步入了更舒适、更美好的新生活。“凉房拆除后,要为我们小区环境进行整治提升,要重新硬化,还要种树、种草、种花,让我们的老旧小区也能有新小区的风貌,想想就开心呀!”居住在商委楼的王大爷对小区的新图景满怀期待。

近年来,东河区坚持不懈补短板、精治理、提品质,城乡环境实现新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完善。截止目前,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31个、城市棚户区172万平方米,开发建设房地产477万平方米,28条道路建成通车,城镇化率达到91.5%。建成转龙藏公园、大水卜洞公园等5个大型公共绿地和一批“口袋公园”、景观节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提高5.2个百分点。

夏夜追凉,清风徐徐。北梁新区银匠窑市民广场华灯初上、人来人往。老北梁人王天凤和姐妹们相约在广场上健身跳舞,欢乐动感的音乐节奏里,每个人都踏出了幸福的步伐。

“北梁改造后我们北梁人有了新活法,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如今这么好的社会,我们更要活出点精气神来!”王天凤说。

老北梁的华丽蜕变,不仅让超过12万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焕然一新,也打开了东河区实现老百姓宜居梦想的新篇章。

从“住的美”迈向“环境美”,东河区城市更新不仅为城市披上一件美丽的新衣,更让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满满。近年来,东河区以提升市容为抓手提升城市品位,整治城市“六乱”4.9万处,改造背街小巷32条、8.3万平方米,完成了社会关注、群众期盼的23项民生实事。

“我们将着力为东河区百姓创建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生活舒适的宜居家园、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家园。”东河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董存瑞说。

阿都赖村。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韭菜丰收。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蓄势——

农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市区30多公里之外,大青山脚下建于清代的沙尔沁镇阿都赖村散发着幽幽古意,白墙灰瓦间游客们的欢声笑语让这个古村焕发着新生机。

“今年镇里投资了1000多万元为阿都赖村重新修建了乡村道路和水冲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极大程度地了改善了村容村貌,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游玩。”沙尔沁镇挂职副镇长张璐说。

这里的九棵树小院、华唯酒庄和晋美农业生态观光基地今年都获评了东河区公布的首批“十大网红打卡地”。从5月份到现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个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村子,有超过2万人次游客来这里漫步村道、品尝美食,享受山水田园中的惬意时光。

近年来,东河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建成21个自治区级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河东镇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卫生乡镇。东河区还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展示活动的旗县区,获评全国乡村清洁行动先进区。

旧貌换新颜的乡村不仅汇聚了人气,更为实现乡村振兴增添了底气。据了解,阿都赖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9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25万元,2022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将再创新高。作为东河区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阿都赖村的示范引领,也让更多的东河乡村从农旅振兴实现了乡村振兴。

风吹稻浪白鹭低飞,蟹鱼戏游花草飘香。在沙尔沁镇什大股村天禾农旅研学综合体,800多亩水稻在微风中摇曳,稻田里的“蟹宝宝”们正茁壮成长,从十几米高的观景台俯瞰望去,全新设计的稻田画也已经初具模样。

“从6月18日我们举办包头首届插秧节以来,我们这里每周都有800-1000名孩子来研学体验,加上旅行团和散客,到现在已经接待了超过3万多人次的游客。”天禾农旅研学综合体总经理马晓宇介绍。

农旅产业兴旺了,村民们的致富路就越来越宽,过去只能靠土地吃饭的农民现在吃上了“旅游饭”。有种养意愿的村民跟着技术人员学习水稻种植和稻田蟹养殖,有的村民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什大股村特色的小米和黑鲨西瓜也在这里拓宽了销路。“现在周边800多户村民每户每年增收约4万元,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50余人,大家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什大股村支部书记、主任苗新其说。

人居环境治理也为乡村振兴擦亮“底色”。今年以来东河区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王大汉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设污水管线604米,雨水管线430米,改造原有污水管线384米,新建一体化雨水泵站一座。南二里半村新建污水重力流管线300米,压力流管线975米,一体化污水泵站一座。完成投资约2300万元。

“近年来政府也特别重视我们农旅企业,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扶持,现在往来我们南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道路也最新改造完成,大家对未来都充满了信心。”南星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董梅说。(包头日报 康璐)

低碳世界官网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数学学习与研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