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养花蛤花蛤苗种培育新亮点
地处黄渤海北端冷水区的东港市和庄河市沿海盛产花蛤(也称杂色蛤),营养丰富、口感鲜美,长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产品市场始终供不应求,受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黄渤海北端冷水海区的花蛤人工底播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以黄海沿线北端的东港和庄河两地为例,花蛤养成面积超过二百万亩,年平均总产花蛤六十余万吨,其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产品出口国外,年创经济效益以百亿计算。依托花蛤养成、捕捞、加工、出口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几十年长兴发展。
由于北方冷水海区花蛤养成面积和苗种逐年同步扩大和增加,近几年又直接带动出以福建省漳州市为重点的,花蛤工厂化人工育苗产业。在花蛤苗种数量上,为花蛤扩大面积养成增加社会产量打下有利基础。初步形成了“南方育苗北方养成”的产业模式,但是由于漳州市花蛤育苗区域纬度(北纬23度),于北黄海的花蛤养殖区域纬度(北纬39度)跨度大,(直线距离相隔1700余公里),南北两地气温、海水水温差距极大。使苗种产出于需求的时间严重错位,在实际生产中,每年11月至翌年1月是南方花蛤育苗的黄金季节,在这期间南方花蛤育苗企业会培育出大批量的优质的花蛤苗种,而此时北方海区正处于天寒地冻之时,整个冬季数个月时间根本无法放苗。而南方育苗企业由于当地水温过高、气温回升快,很难将已生产出的花蛤苗种长时间储存。所以多年以来,花蛤苗种市场始终存在时间上的供求矛盾,每年经常交替出现苗种运输、苗种质量、苗种规格、放苗时间等许多客观实际问题。对花蛤养殖企业和育苗企业都造成不小损失。
本篇文章主要是介绍近两年以来,经过几家养殖企业共同努力,这个问题开始寻找到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福建漳州花蛤育苗区域于北黃海花蛤养殖区域的中间地带,为花蛤“南育北养”找到了一处“中间培育驿站”。这个驿站就是位于北纬33度线的江苏省南通市沿海。南通市位于江苏省950余公里海岸线的南端,全市海岸线长200余公里,同属于黄海海域,其海水常年盐度、PH以及生物、理化指标于北黄海十分相近,经查证南通市如东县县志记载;该市海岸线底质属于铁板沙底质,非常适应文蛤、花蛤等各种贝类生长(该地区还是全国闻名的文蛤产区),由于南通市地处南、北方的中间地带,其气温和海水水温低于福建漳州而又高于北方海区,历年冬季近岸海水温度均稳定在零上四度以上。这个海水水温完全保证了花蛤苗种生长需要。从2020年开始经几家养殖企业,在南通市如东县多处海水港湾建立中间培育场,在南方蛤苗盛产期采购蛤苗,(每市斤几百万粒的蛤苗),采取多种模式试养(土池塘和防渗膜铺底小池塘),均取得了如下宝贵的成功经验;
一是当地底质和冬季水温非常适应花蛤小苗(200一300万粒/每市斤)生长。
二是投苗时,根据自身设计的出苗规格、出苗时间,按排放苗密度和培育期限,按计划成功培育出了多种规格蛤苗,最大规格为每市斤称重几千粒,最小规格为每市斤称重二、三十万粒。
三是投苗期可任意于南方花蛤育苗场最佳出苗期完美结合,购苗企业可以最低价位选购蛤苗。
四是出苗时间可于北方港湾、海域投苗时间完美结合,在北方水温适宜的四、五月份任意选择时间出苗。
五是有利于培育大蛤苗,适时实施海区底播,增加了花蛤年度有效生长期。
花蛤苗种“中间培育驿站”是朝阳项目,在越来越成熟企业参入下,必将使花蛤南育北养模式更加科学、紧密,真正实现花蛤整体产业增收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