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志愿增加自信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陈晶十
【编者按】
在广东省博物馆里,有一群人,在观众和展览之间甘当“翻译官”,用艺术活动的手法解读展览,用镜头记录下观展的精彩瞬间。他们是广东省博物馆的志愿者们。他们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怀着对文化的热爱和对公益事业的追求,用专业知识服务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们。
广东省博物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下称“粤博志愿者队”)成立于2010年,至今已走过14年的春秋,现有志愿者391人。2023年,粤博志愿者队提供了长达42425小时的志愿服务。2024年3月,粤博志愿者队被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第十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每年春天,都会迎来广东省博物馆新一轮的志愿者招募。羊城晚报特别推出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系列宣传报道,走进这个群体,共同感受他们的温暖和力量。
“提起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大家脑海中瞬间会浮现出‘三星堆’三个字。它是长江上游青铜文明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走进展厅去一探究竟……”在广东省博物馆(下简称“粤博”)“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身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的陈晶热情大方地向观众讲解。
陈晶加入广东省博物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已有十年。2014年6月,“杯子控”陈晶走进粤博陶瓷展厅,对陶瓷充满热爱的她被展厅内精美的展品深深吸引,从此在她的心中种下了志愿讲解陶瓷的心愿。十年间,除了陶瓷馆的常态讲解外,她还讲解了近20个的临展特展。仅是2023年,陈晶进行服务讲解168场,服务时长超400小时。
拉近观众和粤博展览的距离
“经常有人说我讲解的起承转合特别好,逻辑清晰又有吸引力,我想这要归功于参加粤博临展总结会,让我不仅关注‘台前’的讲解,还开始了对策展‘幕后’的关注和学习。”陈晶的讲解功力深厚,来源于一场“顿悟”。
2017年2月,粤博首次向公众开放年终总结会。陈晶结合2016年“玉鸣锵锵”等4个临展的讲解经验,现场倾听粤博各个策展团队的经验总结和分享,感觉大为受益。“志愿讲解员扮演的是‘释展人’角色。讲解一个展览,不只是要带领观众欣赏一件件精美的、有趣的展品,而是要将背后的展览逻辑串联起来,让观众跟随讲解一并关注到这些展品所关联和贯穿的历史文化和背景故事。”作为观众和展览之间的沟通桥梁,志愿讲解员有责任要做好信息的传递,让更多展览背后的创意、设计和努力,被更多的观众看到和理解。从那时起,她明白了“策展”这两个字的份量和意义。
2024年元旦当天,
“观妙入真”闭展日策展团队与志愿者合影
做足功课赢得观众的认可
2021年,《红楼梦》文化展在粤博火热展出,作为该特展的讲解员,陈晶在刚接到讲解安排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讲解,让观众进入《红楼梦》的时空,来一场邂逅与对话。为了给观众带来最好的参观体验,她开始以展品为线索,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丰富背景知识储备。
在4个月的特展期间,陈晶志愿讲解30余场,获得大批观众的认可。今年3月的一天,有一对从海外归来的母女来粤博观展。“你是不是曾讲解过《红楼梦》特展?”她们认出了陈晶正是两年半前曾讲解《红楼梦》文化展的讲解员。“当时你讲得特别好,我和孩子得以更加清晰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事隔2年半,还能被观众认出,陈晶感到既惊讶又欣慰,“这证明观众对我的讲解很认可,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也提醒我更加要认真对待每一场讲解,做足功课,全力以赴,争取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
陈晶家中的书籍和讲解笔记
志愿讲解有秘诀:两颗心+两种力
2019年,凭借突出的志愿讲解服务,陈晶开始参与粤博志愿者招新的培训工作。面对一届届新加入的志愿者,她总是强调,想要做好志愿讲解必须拥有两颗心和两种力。
01 要有一颗做公益的心
“志愿者是没有报酬的,是什么支撑我们加入和坚持呢?归根到底就是源自一颗想要尽自己所长服务大众的心。”陈晶表示,公益心既是志愿服务的初心,也是肩上的使命,它会不断激发志愿者的内在动力,帮助志愿者从外界的反馈中汲取自信和能量。
02 要有一颗平常心
不能有拿“着数”的想法,也不要考虑有没有“荣誉加身”的机会。陈晶说,在服务讲解的过程中能收获不同程度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在和观众的互动中也能得到很多的正向反馈。“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自己的服务,收获的往往比预期的更多”,陈晶非常满足于通过志愿服务得到的自信感。
03要有时间精力
在粤博志愿服务队,很多队员都是利用闲暇时间到粤博做志愿服务,“要持续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馆里的服务内容,这不仅是个人层面的投入”,陈晶认为,得到家人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条件。
04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就算只讲一个展厅,也没有人愿意去重复100遍同样的讲解词,所以持续进步,不断填补新的知识点,构建'知识树',是非常重要的。”这十年的志愿服务,不仅是展现自我能力的过程,还能见证自我成长。
2023年,
陈晶在陶瓷展厅进行志愿童行活动讲解
陈晶在《红楼梦》文化展讲解
用十年时光和粤博志愿队共成长
“收获成长”,是陈晶对自己在粤博十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总结。“十年前,我就是单纯的‘杯子控’,凭着一腔热血加入粤博志愿服务队陶瓷组,十年后,我成为了既能讲陶瓷讲青铜,又能讲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艺术展的‘资深文博粉’。”她表示,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博物馆,粤博拥有的九大系列临展为她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粤博志愿者团队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大家来自不同行业领域却都钟情于文博,志同道合的一群人通过彼此间的默契合作和深度交流,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
谈及坚持志愿讲解十年中遇到的困难,陈晶笑着摇了摇头,“我真的很喜欢这个领域,我的家人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个人的热爱和家庭的支持成为我坚持的最大动力,所以并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
在采访的全程中,陈晶胸前的那枚“金牌志愿者”徽章格外耀眼,这是粤博服务满3年的志愿者荣誉和标识。她向记者表示,期望在今年年底能换成一枚十年志愿者的徽章,而她相信自己在粤博的志愿讲解还会持续下一个十年。
文|麻仲钰
图|广东省博物馆、羊城晚报活动大平台
编辑|王慧诗
视频|李明珍
统筹 | 谢艺婷
审核 | 曾敏妍
签发 | 骆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