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复印纸

广东明星姓曹小喇叭曹灿用艺术诠释快意人生

发表于:2024-12-20 10:58:01 来源:宏馨资讯

曹灿是播音艺术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的创始人之一。如今已他成为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古稀之年遭遇癌魔后仍然青春不老……

“小喇叭”背后的艰辛

曹灿于1932年12月出生江苏南通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是在抗战时期的沦陷区南京度过的。他做过最危险的事,就是藏进日军宪兵司令部对面的灌木丛里,趁鬼子不注意,偷偷在宪兵司令部的照壁上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

1951年,19岁的曹灿离开南京,考入位于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这是一所专门培养干部的学校。毕业时大多数同学都去全国各地当干部,曹灿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话剧院当演员。

当时曹灿说话带有南京口音,台词不过关。领导叮嘱他:“小伙子,你有天赋有才华,要想有番作为,必须练好普通话。”曹灿牢记领导的话,口袋里经常装一本《新华字典》和一支钢笔,等车、在食堂排队打饭、上洗手间等片刻工夫,他都不忘学习。两年后,曹灿彻底改掉了南方口音,普通话与新闻播音员无异。他音色纯正,声音洪亮,富有金属质感,被誉为话剧院的“小钢炮”。

1956年8月,院领导将曹灿领进一间办公室。原来找他谈话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钟晓东,台里准备开办少儿节目《小喇叭》,正在四处物色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播音员。曹灿声音有特点,钟晓东想请他去试录节目。得知《小喇叭》是新中国第一档少儿节目,曹灿热血沸腾。

第二天,曹灿骑自行车赶过去录音。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西单的石碑胡同办公,录音条件很差。正值三伏天,十多名工作人员靠一台电风扇降温,录音时还得关闭,曹灿热得满身是汗。因从未在电台录过节目,他拿起稿子念,领导说这不对哪不对,曹灿非常狼狈。一段5分钟的小故事,曹灿竟然录了两个多小时。

为了抓住孩子们的心,曹灿一有时间就往书场跑,听著名评书艺术家连阔如说评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曹灿也像连阔如一样,让声音有立体形象。以后再给孩子们讲故事时,他能用口技惟妙惟肖模仿马嘶、风声、雨声、枪炮声。尤其是他讲一些战斗故事,千千万万孩子听得如痴如醉。《小喇叭》一炮打响后,曹灿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成年人录播《小说连播》。十多年间,他先后录播了《艳阳天》《李自成》《鸦片战争演义》等30多部长篇小说。1984年他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十大演播艺术家”,1991年又被评为“听众最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

与特型演员的不解之缘

1979年电影《拔哥的故事》开拍,剧组寻找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扮演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化妆师王送美见了曹灿,觉得他的脸型、眉毛、头发、身高与邓小平有几分相似,便给他试装拍照。导演看了定妆照,觉得曹灿从角度到感觉非常接近邓小平,当即决定启用他。两个月后,曹灿随剧组开赴广西百色,经过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炼狱,他将中年邓小平塑造得栩栩如生。曹灿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在荧幕上塑造邓小平的演员。

此后,影视剧导演频频向他伸出橄榄枝,邀请他扮演中老年邓小平。1986年,天津电影制片厂开拍影片《伟大的战略转折》,影片描述的是邓小平率领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解放战争的伟大转折。相关部门领导和小平同志的家人对这部影片非常重视。剧组将几位演员的定妆照送交上去,结果邓家人一眼就挑中了曹灿。

当时小平同志健在,曹灿向有关部门提出,想到小平同志身边工作一段时间,零距离感受一代伟人的风采。很快中央的批示下来了,曹灿和该剧的导演汤晓丹可以接近邓小平。这年6月,美国记者华莱士来华采访小平同志。中央办公厅给剧组打来电话,让曹灿和汤晓丹第二天去紫光阁见小平同志。第二天中央办公厅用专车将曹灿和汤晓丹接到紫光阁。

小平同志在接受采访时,曹灿在旁边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小平同志说话、抽烟、手势,曹灿都印到了脑子里。邓小平作为大国领袖,当时已经80多了,思路那么清晰,逻辑那么严谨,回答得那么精准,曹灿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告诫自己:困难再大,剧组条件再差,也要还原小平同志的风采。

此后十多年里,曹灿又先后加盟《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东方巨人》、《上海沧桑》、《左权》等十多部影视剧,先后二十多次扮演一代伟人邓小平,成为扮演邓小平的著名特型演员。这些主旋律影视剧,片酬底、拍摄环境艰苦,妻子劝曹灿:“你年纪一天天大了,何苦再去受这份罪?家里也不缺你挣的这点钱。”曹灿呵呵一笑:“这不是钱的问题,我对小平同志有感情。即便不给片酬我也要去。”妻子拗不过曹灿,只得尊重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曹灿先后荣膺上海佐临话剧表演最佳男主角奖、山东省艺术节专业表演一等奖,成为国家一级演员。他还先后当选为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豁达乐观击退癌魔

2004年10月,曹灿感觉胳膊疼,他没有在意。谁知几天后,他左边腋下长出一个红枣大的硬疙瘩。老伴陪他去医院检查,原来是恶性肿瘤,也就是俗称的淋巴癌。当天曹灿在医院住了下来,儿子女儿得知消息赶来了。儿子泪流满面地问:“爸,您这辈子还有什么心愿没实现?我一定不让您留遗憾。”曹灿拍打儿子肩膀:“怎么?你担心爸过不了这道坎呀?告诉你,我要活得好好的。”接着,他向全家人打招呼:“谁也不许在我面前掉眼泪,谁也不许将我当病人。我心态正常就是一个正常人。”

曹灿知道,癌症患者分为三类:一类是被吓死的,约占三分之一;一类是被治死的,也约占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是痊愈的。他要做最后那部分人群,以积极乐观心态战胜癌魔。

半个月后,医生为曹灿实施了淋巴癌切除手术。接下来就是残酷的化疗。三个疗程下来,曹灿还扛得住,到第四个疗程的时候,人就不行了。一次交叉感染,曹灿整整昏迷两天两夜,院方下了病危通知。老伴和一双儿女都准备为他料理后事了,谁知两天过后,曹灿又奇迹般地清醒过来了。

一个月后,曹灿身体基本痊愈,出院回家休养。癌症患者有三道坎:两年、5年和10年。曹灿决定将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过,哪怕只活半年、一年,也要让每一天过得充实快乐。他写了一首《患癌有感》张贴在墙壁上以示勉励:“猴年岁末,本人‘有幸’,上天眷顾,赐我癌症,恶性淋巴,腋下谋生,切掉主恶,尚遗小凶;入院化疗,一个疗程,小凶逃逸,无影无踪。住院三月,四个疗程,化疗毒性,渐显威风,食欲减退,不思百味,见饭发愁,难闻油腥,掉肉二十,肥体变轻!”

到2011年,距曹灿癌症手术已7年之久。在这漫长的7年里,曹灿一刻也没闲着,他戏称自己身上绑着“定时炸弹”在工作。曹灿珍惜每一天,在自己一手创办的曹灿艺术学校给学员们上课;他身兼8种社会职务,每天有忙不完的事。他还赴海口、四川、广东等地给孩子们讲课,担任普通话比赛的评委。

曹灿活到老学到老,到2018年11月他已年满86岁,但思想一点也不落伍,对任何新生事物都有浓厚兴趣。他能熟练地用手机发短信,会操作微信、MSN,懂得用QQ聊天。他喜欢与年轻人一道喝红酒、吃牛排。很多人不理解,问他:“曹老,您都81岁了,为什么头发还是黑的,红光满面,天天开开心心?您就没有烦心的事吗?”曹灿快乐一笑:“我癌症都得过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活了八十多岁,我算是明白了,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只要你心胸开阔,乐观豁达,保持年轻人的心态,你的生活就每天都是甜的,每天都会有笑声!”

全国流通经济版面费

收藏与投资杂志社

中国科技数据库医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