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孙淑珍关注接棒海曙创二代准备好了吗
日前,甬商总会成立,又将甬商这一群体推向了众人视野。
作为宁波中心商贸商务区,海曙也诞生过无数的明星甬商。如今“创一代”们正在日渐老去,他们所创立的企业,也面临一个共同的重大议题:接班。
据了解,未来十年内,将是海曙民企不得不面对的密集接班期,甬商精神如何在“创二代”之中传承,“创二代”又能否接过父辈的旗帜,继续引领商道、引领时代,甚至打造百年企业?同时,“创二代”能否顺利接班,不仅关系着企业的传承与生长,也关系着海曙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子承父业
近8成创二代愿意坚守
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常见的企业形式。一项统计显示,全世界500强企业中40%是由家族所有或经营。海曙也不例外。据区委统战部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海曙家族企业中以一家为主体的家族企业占绝大多数,且“创一代”90%正酝酿交班,涉及百亿企业资产、千亿社会财富。
作为海曙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创二代”的状态不仅关系到一批重要民营企业的兴衰,同时也影响着城区经济的走向。值得庆幸的是,海曙“创二代”对家族产业普遍持认同态度,大部分仍然打算回归父辈企业。据上述调研显示,海曙“创二代”选择继承家业(或继承加创业)的占74%,近8成愿意坚守父业。
“父辈已经打好基础,未来的发展,三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规划,是靠我们去创造的。”1985年出生的朱帅说。宁波凹凸重工有限公司总裁朱帅2008年从英国留学归国,先被其父朱剑君安排在一线生产历练过一段时间,随后进入技术、仓库、财务、售后等部门,在基层一干就是两年。
他加入了宁波市青联,目前还拥有宁波市创二代联谊会理事、海曙区工商联执委等多重身份,并借助这些平台结交了很多准备接班的二代朋友,在他看来,他们之中很多人都具备勤奋好学、务实低调等特质,而且视野开阔,接受新生事物快,大多都走上了子承父业的道路。
从有到强
企业接棒直面诸多难题
走过“创一代”草莽创业的时代,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摆在“创二代”面前的,是企业“从有到强”的命题。单靠一个供货商便能打天下的小体量时代已经过去,该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引入、改良现代管理制度,把企业做大做强?当智能化浪潮袭来,如何走出“贴牌代工”状态进而借助“智造”打响自主品牌?这都是“创二代”们面临的挑战。
古林镇是海曙的工业重镇,镇党委班子尤其关心“创二代”的接班问题。在镇党委书记周高看来,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艰苦奋斗,事必躬亲,与企业上下打成一片;“创二代”们则更重视团队精神,讲究分工协作,重视企业文化。与“洗脚上田”的父辈相比,“创二代”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创新精神较强,不仅继承了父辈勤奋务实等传统精神,也受西方现代企业文化影响颇深。“企业的传承远远不是拥有高学历这么简单。”区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家族传承中,大多数民营企业都面临同样的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家族治理结构缺失、智力资本不足、人力资本不济、金融投资不规范等。
“接班并不只是接职位,还需要接手父辈的团队或者组建自己的团队,而这一点难度相当大。”在宁波开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豪轲看来,能力较强的“创二代”往往根据需要,选择新技术、新领域,创立新公司,通过“另起炉灶”完成接班的同时也推动企业转型。
走向何方
家族企业如何做好交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已经有不少“创二代”顺利完成了接班任务。他们大多不是直接“空降”到决策层,而是从最基层的岗位锻炼入手,或在接班之前,已对企业运作保持着常态的参与。
旦可韵“娘子军”可以说是海曙民营企业成功接班的缩影。从两台横机起家,历经二十多年,孙淑珍、孙淑琴姐妹俩建成了毛衫编织、个性定制的王国——“旦可韵”。如今,这个占领国内毛衫定制市场近半份额的领头羊集团正经历交班期。孙淑珍的女儿陆旦丹在结束了英国的学业回到中国,先在一家大型外贸公司磨炼了一年,再到公司从设计助理做起,一路摸爬滚打下来,如今已是公司独当一面的设计总监。
一味的继承只会让企业固步自封,更重要的是有所坚持、有所创新,这一点同样在旦可韵“娘子军”显露无遗——上任前,陆旦丹先跟董事长妈妈和总经理阿姨谈条件:旦可韵的产品线必须做出调整,要把客群瞄准30岁左右的女性,不然就不接这个岗位。在她的坚持下,旦可韵花三年时间更新了产品线,每年推出的新款数达到了500余款,成功实现传统织造到高端定制的华丽转身。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家族企业如何做好交接,不仅是民营企业自身的“家事”“私事”,更是关系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
早在2012年11月,海曙区就成立了“创二代”青年企业家联谊会,此后,西门、南门、鼓楼等各镇(乡)、街道也陆续建立起各区域内的“创二代”联谊会,越来越多的“创二代”被纳入培育平台。
“做好以‘创二代’为代表的新生代非公经济人士的培育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区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助推民营企业‘富二代’向‘创二代’转型的同时,注重引导“创二代”传承第一代创业者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传承是一道可以跨过去的坎,‘创二代’真正需要传承的也不是资产,而是责任、信仰、道德修养等价值观。”
记者:孙勇
微信责编:王杨乐 排版:姚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