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新里养狗的多不多疫无反顾见真情为民服
在大筛中
在忙碌的服务保障中
您是否注意到这样一抹熟悉的身影
“他”可能是你楼上新搬来的年轻人
可能是住在对门的邻居奶奶
或者是帮你搬过快递的大叔
……
而现在
他们披上了“红马甲”
主动请缨,加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
尽己所能,守护大家的平安健康
挂甲寺街景兴西里社区 张子强
景兴西里社区的居民在疫情发生初期,自发组成了一支抗疫志愿队。这支队伍目前有43名队员,平均年龄在 65岁左右,66岁的张子强就是其中一员。“我们每次都会在大筛前一天下午在居委会集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贴条码、整理物资等,大筛时也会负责秩序维护。我们队里大多是党员,大家就想着这种时候更需要我们站出来。当志愿者,是胸前的党徽给我们带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穿上‘红马甲’,居民对我们的认可和点赞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挂甲寺街云广新里社区鑫磊花园小区 张凤和
鑫磊花园小区静态管理期间,张凤和一直忙碌在社区的物资供应点位上,维护秩序、称量、打包......。“都是邻居,您方便了,就是我们方便了。”这是张凤和常说的一句话,他说:“疫情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不便,作为小区业主,自己深有感触。特殊时期物资点位需要人手,我就来帮忙了。毕竟我做生意很多年,对于这些比较熟悉,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大家。”
挂甲寺街云广新里社区北洋新里小区 高雅楠
凌晨三点穿上“红马甲”,高雅楠便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门岗值守、巡逻夜查、为居民解决问题……在他看来,这是在守护自己的家园。“从北洋工房到北洋新里,我们祖辈父辈都是在这里生活。这院儿里的姑姑、姨都是亲戚或者老邻居,我们就跟一家人一样。刚静态管理的时候,人手不够,作为小辈这时候肯定要站出来。我是学安控的,对于防疫的各项操作流程比较熟悉,就想发挥自己所长服务‘家里人’。高雅楠说。
挂甲寺街云广新里社区北洋新里小区 杨丽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杨丽,从年初疫情发生就坚守在志愿者的岗位上。“我们小区老人孩子比较多,我自己家也是有两位老人、两个孩子。当志愿者,既是为自己的小家服务,也是为社区的大‘家’服务。来支援的干部们会涉及调换社区的情况,但是我们是一直在小区里的,这样可以更方便地服务邻居。”杨丽告诉记者,在小区里,不论是社区工作者还是志愿者,从来没有人喊过苦、喊过累,大家都在为了消灭疫情而努力着。
柳林街龙瀚东园社区 袁静雅
每到大筛,袁静雅都会去做一份重要的“兼职”——当志愿者。她告诉记者,最开始主动报名当志愿者,是被防疫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感动了,而坚持到现在,则是因为和居民们“双向奔赴”的温暖。她说:“冬天的时候冻得手都僵了,邻居们就会给我们送暖宝宝、热水瓶;夏天热起来,他们过来录入时,就会给我们扇扇风、送驱蚊水......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总能在疲惫的时候给予我力量,大家将心比心、共同努力,真的很温暖。”
柳林街龙瀚东园社区 王磊
不到凌晨五点,王磊就已经到大筛点位报到了。从年初开始,他便报名当志愿者,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在王磊看来,他当志愿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我就是看咱们社区工作人员都挺不容易的,太辛苦了,想尽点绵薄之力。我是自由职业者,相比其他人,更能自由支配时间,大筛时都能来帮忙。”王磊主要负责扫码录入工作。有时候忙起来没人能换班,就要坚持到大筛结束。一个扫码的动作,就要重复上千次,但他认为一切都值得。
一句“我能干、我会做”
一声“我有空、让我来”
这是藏在“红马甲”下
那颗真诚而坚定的心
作者:柳鸣 王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