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古代叫什么狗好养点古代与猪同等地位的
序言:
目前,猪肉价格飙升,不少人大呼,这年头连猪肉都吃不起了,于是纷纷思索替代品以解嘴馋之瘾,那么猪的替代品是什么呢,当属鸡、鸭、鱼、牛、羊等。
但在古代,猪还有一种备受欢迎的替代品,那就是狗,而且狗肉还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肉食,正所谓“冬至御寒狗肉煲,五仙风雨乐逍遥”。
既然古代狗的地位和猪一样是用来吃的,为何现在猪还是用来吃的,而狗狗却能骄傲地说声:我是宠物呢?
本篇飞鱼就来聊聊狗狗的发展历史,看它是如何完成“狗生”逆袭的。
可爱的狗狗
夏商周时期“狗”已经成为主要家畜之一。犬人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凡几珥沈辜,用駹可也。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周礼·秋官司寇》
意思是说在周朝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管理犬的官,叫做“犬人”,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担任此职,需要“下士”之职才行,如《周礼·秋官司寇》中规定“犬人,下士二人”,此外,“犬人”手下还有专门负责挑犬和牵犬的人员,而这时候的犬,主要用途就是用来祭祀。
说到这,就必须交代一下古代犬和狗的区别了,古人把体型较大的称为“犬”,小的则称为“狗”,而现在则无明显区分,不过在文学方面这两个字区别还是很大的,犬一般很少带有贬义,比如说“犬马之劳”、“犬子”等就不会替换为狗,不然就成为了骂人之词了。
古代石板画中的“人”和“狗”
我们接着说狗狗,周朝既然出现了“犬人”,也就意味着在那时期,犬已经被驯化了,那么犬是什么时期被人类驯化的呢,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夏商周时期“狗”已经成为主要家畜之一,仰韶等文化遗址中家狗骨骸的发现,则是对此的证明。
而《狗的祖先是中国南部驯养的狼》一文指出,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得出了,目前世界上所有种类的狗都起源于约1.6万年前中国南部地区驯养的狼的结论。
古代狗在民间的用途。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修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修,一犬。其以鼎肉,则执以将命……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礼记·少仪》
根据上述引用,我们可以得出,在周朝时期狗的用途至少有三种,第一种是用来食用,第二种是用来看家,第三种用来田猎,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狗的用途也被扩大化,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猎犬
我们先来说食用。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史记·刺客列传》
根据上述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已经有了专门屠狗的行业,而毋容置疑,屠狗的目的就是为了食用,就荆轲而言,吃着狗肉喝着小酒,听着高渐离击筑,这或许是他行刺秦王前最为快乐的时光。
民间的屠狗行业正式兴起之前,狗肉在商周时期已经成为了祭祀大典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并且对于狗肉的吃法也有规定,“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出自《礼记·月令》)”,意思是天子要就着狗肉来品尝新稻,在尝新之前,得先敬献宗庙。
出土的古代文物——红陶狗
吃狗肉风气最盛朝代是秦汉时期,而汉朝人吃狗肉也更讲究,首先要会挑选狗,品种不同,狗龄不同,自然肉质也不同,其次,还要注重狗肉的做法,比如《齐民要术》引《食经》就给出了狗肉的做法:犬肉三十斤,小麦六升,白酒六升,煮之,令三沸,易汤,更以小麦、白酒各三升……
我们再来说说看家。天子饮于文山之下,文山之人归遗,乃献良马十驷,用牛三百,守狗九十,牥牛二百,以行流沙。——《穆天子传》
这里的“守狗”就是指的用来看家护院的狗狗,它的这一用途后来一直被运用,成为了古代大户人家夜间看家之得力助手,时至今日,用狗狗来看家,依然屡见不鲜,正所谓:农家不养狗,夜里无人守。
古代出土的带有狗、猪、羊等动物形象的文物陶灯
这样说明了古代人们已经掌握了狗狗在夜间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于古人来说,狗狗还有其他用途,比如说外出带着狗狗也能起到防身的作用。
我们最后来说说田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诗相比大家都不陌生,是苏轼十分著名的一首抒发雄心壮志的佳作,其中的“黄”指的就是黄狗,这也从侧面说出了狗有着帮助主人田猎的用途。
狗的这种习性在古代君王之家也被广泛应用,狩猎是很多君主都喜欢的“户外”运动,狗敏锐的嗅觉,能够帮助君王更好的找寻到猎物,正如《说文》记载:禽走臭(同“兽”)而知其迹者犬也。
猎人和猎狗
汉朝时期朝廷已经出现了专门管理和饲养猎犬的机构——狗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则说明了狗监养猎犬就是为了服侍皇帝,让其更好体验狩猎的乐趣。
当然古代的狗狗在民间并不是只有这三种用途,牧羊、拉车等等也有应用,此时暂不细论,我们接着来说说狗在军事上的用途。
古代狗在军事上的用途。《资治通鉴》记载:朱全忠穿蚰蜒壕围凤翔,设犬铺、铃架以絶内外。胡三省注曰:凡行军下营,四面设犬铺,以犬守之。敌来则羣吠,使营中知所警备。
狗的体型不一,而威猛高大的犬类,亦是十分凶猛的,很据上述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在唐代军队中已经设置了“犬铺”,其目的就是为了守备军营,以防止敌人偷袭,当然这些犬是经过特殊训练,毕竟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有着犬类的辅助,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警犬
那么狗在战争中,会直接参加战斗吗?应该会,不过在我国古代记载中,犬类直接参加战斗的情况比较少,而古代埃及、斯巴达等国却有着犬类参加战斗的明确记载,比如迦太基就曾经用猛犬组成军团参与战争。
随着人类武器的不断进化,犬类直接参与战争逐渐丧失优势,不过其靠着灵敏的鼻子追踪目标的本领却一直被重用,时至今日,训练警犬、缉毒犬以帮助破案依然屡见不鲜。
“狗生”的逆袭。通过上述表述,我们不难发现狗被食用和直接参与战争的用途被逐渐弱化,而在看家、田猎、辅助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用途被逐渐强化,这预示着狗的地位在一步步上升。
而当初和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猪,就没有那么好的命运了,时至今天依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食物,所以逐渐脱离人们的餐桌,这也是狗狗开始逆袭生涯的第一步。
说到狗狗的习性,你会想到什么,估计很多人立即会想到“忠诚”二字,这也是对于狗狗最好的写照,正如比利时嘉贝丽·文生所说,“对狗狗好,它将会用一辈子来回报”,而电影《忠犬八公》就是对其“忠诚”最好的诠释。
小女孩和善良的狗狗
也正是因为狗狗对于人类的忠诚,让很多人对于狗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而不再单单把它们当成牲畜,而是把它们当成了陪伴自己的伙伴,这也已经在现代社会形成了“共识”。
归根结底,“狗”地位的提升,还是源自于被人类的认可和能够被人们驯化的足够听话,比如儿女上班忙碌没多少时间陪伴老人,狗狗会不离不弃的守护;家里没人,狗狗能看家护院;灵敏的鼻子和矫健的身躯,也成为了警察办案破案的好帮手等等。
飞鱼说:古代狗的地位和猪一样是用来吃的,当然也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相反还是“卑贱”的代表,毕竟很多带有贬义的词语,也都带着“狗字”,不过现在的狗狗却能骄傲的大声呐喊:我可是宠物,是被人们认可的宠物,可以说漂亮地完成“狗生”的逆袭。
但是,以狗为宠物,毕竟还是存在风险的,狗狗咬伤人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此外,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狗狗,所以养宠物不能盲目,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的实际环境量力而为。
参考资料:《周礼》、《礼记》、《史记》、《齐民要术》、《穆天子传》、《资治通鉴》、《狗的祖先是中国南部驯养的狼》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