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狗还是养鸟真搞笑年轻人养鸟比生娃更省
标题:手养宠物鸟:当代年轻人的“代孕”选择
作为一名东亚人,我最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人都开始认真地养起了“孩子”。这代年轻人养的“孩子”并不一定是人类幼崽。有网友在网上晒娃说:“生孩子的好处就是有个宝贝,每天喊我妈妈。”养宠物娃的网友则回怼道:“我养的鹦鹉也能这么干,还会飞。”这种趣闻在评论区引发了一片欢声笑语,而他们真的是在把鸟当孩子养。
只要在各大平台上稍作搜索,就会发现手养鹦鹉的证据无处不在。有人分享小鸟喂奶攻略,有人记录小鸟看病全程,甚至有人进行小鸟职业培训。这些现象让人大开眼界,原来“育儿”这件事,并不局限于人类。鹦鹉这种鸟类,不仅能文能武,而且聪明伶俐。
说到养鸟,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鸟笼旁的大爷形象。而他们饲养的小鸟也与主人相似,常常孑立于笼中的站杆上,无欲无求,自给自足。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它们才会引吭悲歌,彷佛在暗示:“我们之间只是利益关系”。这种依靠禁锢维持的单边关系通常难以长久,一旦笼门忘记关,小鸟稍有犹豫也算恋旧。
与此不同的是,年轻人养的宠物鸟却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把鸟攥在手里扔出去,鸟却不走。24岁的养鸟人小黎就亲身分享了她的经历。她表示,养小鸟和猫狗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更聪明、更黏人。神经科学家的研究也发现,鸟类的大脑结构与其他动物不同,它们拥有高超的智商。
在网上,这些宠物鸟亲人可爱:要么在你身上,要么在往你身上蹭的路上,它们不管什么情况都全身摸摸。它们聪明:可以认字算数,滑板骑自行车,甚至和主人一起听音乐甩头。它们便携:可以藏在衣兜、兜帽、指上、肩上。鸟主人的脑洞与它们的身躯相得益彰,宠物更像是身上的一个活动挂件,突显出一种“来去自如”的感觉。
手养鸟最大的快乐在于:人们看待你的眼神,像看待霍格沃茨学生代表一样。你骑车,鸟在旁边飞翔;你开车,鸟站在后视镜上享受风。走在街上,它们随时可以与你互动,不受地形限制。当你将养鸟玩到这个地步时,别人已经不会问你“这到底怎么养的?”而是会默默地在心里说:“是个德鲁伊”。
网友们对年轻人养的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他们养的鸟和我见过的不一样?”这时,养鸟人会自信地回答:“因为这是手养鸟。”年轻人养鸟的理念就是手养,也就是在小鸟刚孵化出来时开始人工喂奶,没有亲鸟介入。这样养成的鸟不会野化,将主人视为家人。想要养好一只手养鸟,主人需要在长达一个半月的喂奶期内每两小时喂一次奶,时刻监控嗉囊状态,防止积食或饥饿。同时,还需要保持恒定的保温箱温度,并定期清理排泄物。
所有品种的鸟在雏鸟阶段都非常娇气,甚至冲拌鹦鹉奶粉的水温都需要保持在40度左右。奶粉太烫或太凉都不行,需要小心照顾雏鸟的温度。鸟爸鸟妈们为此辛苦操劳,直到小鸟安然入睡,他们才稍感宽慰。但在养鸟的过程中,你永远可以相信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经历过手养的人普遍表示:“太亲人了,和鸟妈带大的简直不是一个物种。”一旦脱离两个月的雏鸟阶段并断奶后,手养鸟普遍会变得强壮且不易生病。主人只需填满食槽和水槽,小鸟就可以完全自理。手养鸟的预期寿命长达15年,比许多打工人自己的预期寿命还长。
年轻人养鸟不仅是一种长期的责任和陪伴,也满足了他们对宠物在生活和情感上的需求。手养小鸟永远不会让人失望,它们就像是一款你付出无数心血的养成游戏,前期投入巨大,但后期回报丰厚。
那么,高智商宠物是真的能撑场面,还是年轻人真心选择它们呢?在面对孩子不聪明的问题时,所有的家长都会笑着回答:“害,那能怎么办,谁还嫌弃自家孩子不聪明?”如果把“孩子”换成“宠物”呢?年轻人对宠物的期望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赏玩,他们希望宠物能提供一种“正面情绪价值”,这时候,宠物的智商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条件。因为宠物的智商越高,主人就越能感受到来自它们的忠诚与爱。宠物市场的数据也显示了高智商宠物的兴起。
医疗方面,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绝大多数宠物医院都设有专门的“鹦鹉科室”,配备了鹦鹉X光机等高端医疗设备。同时,在中国,可以合法养殖的鹦鹉种类也在向“更大更聪明”的方向发展。边境牧羊犬作为狗类智商顶配的代表,近年来需求上升,新狗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边境牧羊犬的价格也因供应过剩而逐年下降。猫猫市场中,暹罗猫因相对较高的智商逐渐受到青睐。
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高智商宠物市场将持续繁荣下去。这背后的原因是年轻人开始将曾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情感投射到越来越聪明的宠物身上。被生活压力所困的年轻人从高智商宠物中获得了稳定的情感回馈。他们重新认识到在一段关系中真正重要的是那种让自己感到“我的付出被看到和重视”的瞬间。
最后,回到养鸟与育儿的话题上。无论养鸟的人嘴上怎么说,心里都很明白:“娃可比鸟难养一万倍。”养鸟是一项长期的责任和陪伴,但与它们相处的时光永远不会让人失望。养鸟就像是一部你付出了无数心血最终天下无敌的养成游戏,前期投入巨大,但后期回报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