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法则育儿教育孩子总控制不住吼叫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01 吼叫成父母教育的常态在生活中,父母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对于父母来说,吼叫已经变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种习惯。
在某些关键时刻,父母的吼叫可以成为一种提醒孩子的警示。例如,当孩子正在玩弄危险的事物,或者正在经历即将可能发生危险的东西时,父母的吼叫能够让孩子避开危险。
但是,以上情况却是非常少见的。绝大多数时候,父母的吼叫更是隐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一件很小的事情,都有可能引起父母的吼叫。这种情况下的吼叫,则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
一方面,父母的吼叫会造成孩子的成长缺陷。每当孩子听到父母的吼叫时,孩子会下意识恐惧。日子久了,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性格胆小、内向、敏感、多疑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父母的吼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如果孩子做的好、表现得很好,那么父母是不会以这种面目对待孩子的。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吼叫就相当于一个负面的信号。父母会在吼叫中,发表孩子的不足之处。
如果孩子得到负面的环境中,总是有人在你的周围对着你说,"你不行""你这里做错了""你那里也做错了"......孩子经常听到这些话,遇到事情时,也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不行,这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表现。
另一个方面,父母的吼叫也很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隔离。每当父母吼叫孩子时,孩子对父母的恐惧都会多加一分。有些胆大调皮的孩子敢回复父母的吼叫,不出意料,孩子换回了父母更加愤怒的吼叫。
父母的吼叫会一步步地将孩子推向离自己更远的地方。迫于父母的威严,孩子不再敢向父母提出一些严重的要求,因为孩子担心自己只会得到父母的吼叫。很多父母认为这是孩子变得成熟的一种表现,殊不知,这正是孩子逐渐远离自己的一种表现。
看到孩子逐渐远离自己,父母肯定会感觉到很伤心。这时,父母再想修复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困难了。
02家长控制不住“吼”孩子的原因在彻底解决父母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吼孩子之前,父母先要弄清楚自己在哪些情况下,会控制不住吼孩子的行为。
一般来说,原因主要是以下两个:
1、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了
当父母看到孩子在玩耍不学习时,父母也会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是因为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去学习。有些父母甚至希望孩子能够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但是,这样要求一个孩子,这是不是太过于苛刻了呢?
有时候,孩子的表现并不差,只不过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了,所以,在父母的眼中,再好的表现都变得不好了。如果父母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孩子,那么亲子之间就能够避免许多吼叫。
2、 父母负压过大
父母既要兼顾家庭,也要兼顾工作。但是,孩子很难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有
时候,孩子拿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想要分享给父母。如果父母此刻正在忙着工作上的事情,那么,父母一定会开口大声吼叫孩子。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思考,父母辛辛苦苦地上班工作养育家庭,但是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不去学习也就算了,竟然还要父母陪着孩子一块儿玩。这时,父母会责怪孩子不够懂事。
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事情却又完全不一样了。父母白天工作,孩子白天上课。好不容易到了晚上,自己想和父母亲近亲近,却被指责了,孩子也会表现得很难过。
所以,父母还是要通过多个角度来看待某一些事情。角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最终事情的结果也会不同。
既然父母已经知道了自己总是控制不住"吼叫"的原因,也知道了经常性的"吼叫"会对孩子产生哪些不良的影响。现在,父母应该是迫切想要知道,用何种方式教育孩子,才能够避免自己出现大吼大叫的情况吧。
善用“ABCDE"法则,拒绝”吼叫式“育儿这里,我推荐"ABCDE"法则。"ABCDE"法则是由美国著名教育专家罗娜雷纳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提出的教育方法。
在遇到一些问题时,父母可以通过ABCDE法则进克制自己的吼叫,从而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A. 自问当自己即将要发火时,父母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现在自己是什么心情,是否想要吼孩子?"
"这件事情,是否必须通过大吼大叫才能够解决呢?"
"大吼大叫会对自己以及孩子带来什么伤害?"
"除了大声吼叫,此刻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做些什么?"
当父母在提问自己时,父母已经能够慢慢地平复自身的情绪了。其实,父母在提问自己的时候,正是给了自己缓冲的时间。吼叫时,正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而在提问的过程中,父母正在延缓自己发火的时间。
父母并不一定在提问的时候,就回答出自己刚才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暂时
只是起一个缓冲、平复自身情绪的作用。
B.呼吸对于某些父母来说,第一步的"自问"可能不能完全平复自己的心情。所以,父母最好做接下来的一步——呼吸,这一步能够使父母的情绪更加稳定。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在自问之后进行深呼吸。这个时候,我推荐父母做腹式呼吸。
这个时候,我先要给父母讲解一下什么是腹式呼吸。
科学家研究发现,城市中有至少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是错误的。很多人的呼吸太过于短促,往往在呼吸的新鲜空气还未进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呼气了,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
当人长时间待在室内,或者情绪不稳定时,脑部的耗氧量增加,很容易造成人脑缺氧。这时,如果父母再想控制自己的"吼叫"行为便会显得格外艰难。
也就是说,在第一步自问的后面,父母应该进行深度的呼吸。这样更有助于父母冷静下来。而且,腹式呼吸所消耗的时间更长,父母也就有了更长冷静时间。
C.平静自我当父母已经做完前面两步时,父母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但是,此时父母的心里还是存在着负面的情绪,只不过父母没有将它发泄出来。
接下来,父母应该用积极的想法代替让自己生气的想法。父母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自己进行不同的"安慰"。
比如说,如果孩子正在玩,不肯去学习。父母可以告诉自己,"孩子年纪小,爱玩是天性,只要好好教育他,孩子也是能够做好自己的本分的"。这个想法会代替"你怎么又在玩"这个即将被父母吼出的话语。
如果孩子经历了危险的事情,这时,父母也可以用一些积极的想法代替脑海中生气的想法,"孩子虽然犯了错,好在孩子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D.确定孩子的需要经过前面三步的铺垫,父母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这时,父母就应该开始思考并回答刚才提问的问题。
回答问题时,父母要顾及到孩子的年纪和性格。然后,再站在大人的角度,考虑清楚,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到底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还是只是一个渴望得到父母安慰或者关注的行为呢?
E.同理心
最后一步,父母要将自己放置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感受孩子的情绪与想法,这需要父母具有一定的同理心。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父母也就能够理解孩子偶尔的调皮和玩闹,这只是孩子天性的一个体现。孩子考试考得不好,父母也不会急着怪罪孩子,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很高的天分。
父母尝试着运用ABCDE法则,控制住自己的吼叫行为。用爱与包容去感化孩子,孩子才能够以一种健康快乐的方式成长。
我是小A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