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养花(那个喜欢独自喝茶的中年人,其实过得挺好)
中年以后,有多少人下班回到家,会坐在车里抽完一根烟再上楼?
人生百年,事情万千,绝大多数的事情,认真剖析都藏着无奈,其他人的无奈是有声的,会倾述的,唯有中年人,渐渐拒绝圈子,选择一个人消化。
为什么人到中年喜欢一个人喝茶?许多时候不是因为寂寞,而是因为这一点。
茶杯茶席茶盘茶道拍摄
人到中年,离群索居年轻时憧憬和狂欢,幻想着自己未来,歌颂着友谊的珍贵,可到了中年,我们却又不自觉远离人群,做一个离群索居的人。
并非我们变得孤僻,而是时间让人看清了许多东西。
人到中年,渐渐厌倦那些虚伪的应和,讨厌说出言不由衷的话,越来越想远离人群。
若有一个小院子,养花喝茶过日子,与爱人一起,偶尔有三俩朋友,但更多是二人的简单生活,也许单调,但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茶时光
尼采说:
“人即便是在人群中漫步,实际上也是走在新的荒野上,人哪怕是和他人同桌吃饭,实际上他们之间也隔着一道厚厚的墙壁。”
与其戴着虚假的面具与人相见,不如关上院门,安心做自己。
中年不及老年的洒脱,也没有青年的憧憬,更多是看过世俗之后的平静。
在平静中回归独处,享受一个人的安闲,才是人到中年,最难得的体验。
宁静
寂寞会发慌,孤独不会蒋勋在《孤独六讲》开篇写到: “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回首四顾,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害怕一个人,所以投身到人群中,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与别人虚与委蛇?
其实人的很多痛苦,都来源于不能一个人独处。
一个成熟的人,总得学会面对独处的环境,学会品尝孤独这杯苦茶的余味。
茶道茶文化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曾放弃一切,在瓦尔登湖隐居。
在那里,梭罗始终一人,放弃了与外界的几乎所有交流,自己种地,自己养殖,自己打鱼,自己把所有的孤独都写进了书里。
后来,有人好奇他是否感到孤独。
梭罗笑着回答:
“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那?独处使我身心健康。只有在独处时,我才做回了自己”
也正如他在另一本书里的回答:
“人们在狭小的生活圈里互相模仿。为什么他们不尽量远离些,做个真实的自己呢?”
人到中年,我们更喜欢独处,有的人小酌几杯酒,有的人试着喝茶。
茶道茶文化
一个人喝茶,喝的不是寂寞茶这件事上,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
唯有一个人喝茶的时候,少了比较、少了话题、少了面子和应酬,才能真正回归到一杯茶的滋味上。
当习惯独处,并且不为此感到寂寞,那茶对他而言,就是一位无声的挚友,甚至一位引领思想的智者。
我们在年轻时吆喝着寂寞,到处倾诉自己的情绪,等到成熟以后开始变得沉默,不是少了发声的力量,只是都习惯了独处。
茶道茶文化
许多时候,一个人喝茶,喝的不是寂寞,不是无聊,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享受一个人的独处。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啜苦咽甘,茶也。”
一杯茶,先苦而后甜的奇特感受,象征着人在面对独处时的转变,从最初的苦闷,到后来的享受,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半生已过,我们都应该明白,喝茶不全是三五人的闲谈,有时候关上房门细细品尝才发现:这杯茶像老白茶,还带着岁月的滋味;又像熟普洱,泛着陈年旧事的余味。
杭州举办茶艺师大赛
一杯茶,一阵闲回首前半生,我们恍然明白,生命的旅途并不总是兵荒马乱,当你觉得生活需要分秒必争的时候,就应该停下脚步,把自己整明白再重新出发。
慢下来不是不思进取,而是让我们用更好的姿态对抗未来。
余华书中有句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人过半百,总得回归到忠于内心的状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山东日照海滨上演“无我茶会”30余名茶爱好者露天品茶
一杯茶,带给你短暂的“闲”,滋润你干涸已久的精神世界,让你能够短暂地抽身人群,静下来了解自己的内心。
未来的日子还长,我们不能永远埋头前进,偶尔休息下,让茶的精神引领我们迈过往后还会存在的坎坷,用更精神的面貌,推开房门,鹤立于鸡群。
杨绛书中写到: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也正是我们偶尔抽离人群,一个人慢慢品茶,所追求的一个境界。
人到中年爱喝茶,不是因为寂寞,而是渴望独处;不是因为逃避,而是选择面对。
寂寞会发慌,独处却是饱满的;寂寞会酗酒,独处却带着茶香。
与君共勉。
作者简介:杯小茶,您身边的茶专家。有趣又有料,陪你喝好茶!首发于渡兰(ID:dulan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