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县养花(养花代”药“老太太的阳台与开心日记)
两平米的阳台
你会用它做什么?
放鞋架?放拖把?放闲置的健身器材?
阴天傍晚,走进南海区大沥镇凤池社区凤西村李渐想(以下称想姨)的家里,暴雨即将来袭,乌云笼罩下她的屋子并不光亮,潮湿的空气挤满了屋子。
然而,一眼看到阳台上,黄的、红的、紫的花朵在怒放,瞬间点亮了整间屋子,这些怒放的生命也住进了想姨的心房,点亮了她老年退休生活。
两平米的“焦虑症舒缓地带”
年过70的想姨,把仅有2平米的阳台当成“焦虑症舒缓地带”。正如她说:“我的小阳台虽然不靓,地方虽小,但也能招蜂引蝶,真有意思,好开心。”
十多年前,原本在村里担任妇委干部的想姨,还没到退休年龄,却因身体原因退下阵来。一个忙碌、能干的女干部,忽然间从快节奏、高存在感的轨道,进入闲且慢的退休生活轨道,一时无法接受。
不适应的直接表现就是焦虑症,“以前吃药,但药有副作用,不行,我想还是要自我调节,找了很多办法。”对抗焦虑症十来年,想姨这两年找到了自己的“药方”——慢下来,养花是她的一条缓冲带。
阳台种花,源于大沥“花满沥城”行动计划的实施,凤池社区选取一些阳台打造成样板。“原来说每条村选一个阳台,社区出钱、出花、出技术帮忙打造,我想着名额有限,还是不占了,就没报名,后来发现没人报名,我说那就我来吧。”
就这样,社区送来了简单易种、花期长、颜色艳丽的勒杜鹃。从勒杜鹃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如今想姨小阳台被四十盆花占据了大半空间,仅容一人站立。那里,一盆盆花从高到低被布置成了4层,最高的勒杜鹃开着紫色的花朵早已探出头去。
如今,向阳台“望青”已成为想姨的生活标配。白天按摩时有一个多小时,听歌、看书,按摩完毕,再一次“望青”。她说,用几分钟眼放长空得大关,也是一大乐事,不用花钱,不用死细胞,能帮助自己缓解焦虑状态,对于放慢生活,平和心态,调节情绪十分有益。
老伴要扔铁树 她说”花在我在”
想姨的小阳台,花的品种选择、摆放搭配,更多是一种随心所欲。花有些是社区送的,有的是朋友送的,养花时,还有“技术顾问”作指导,不至于让她成为“养花杀手”。
她自言:“小花草我自我打分也给60分合格”,不过这些小花草是她“自种”、“自管”、“自享”的,从中得到的快乐和收获只有她体会最深。
有一棵铁树跟了她差不多有20年,却在两年前差点遭遇“遗弃危机”,“我老伴说占地方,把铁树扔了,我说:花在我在!”就这样,想姨保住了老铁树。
保下来的老铁树也似乎通灵性,给想姨意外惊喜。“在2016年的时候,我数过这棵铁树有130节高,我想铁树可能一年长10节,结果今年我再数一数,铁树增了40节,我很开心。这或许是我生活的象征,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幸福感越来越浓,生活甜似蜜。”
有些“蜜”是精心的酿造。在想姨的房子里,暴雨来袭前的昏暗中,阵阵菠萝的香味钻进鼻孔,原来靠近窗台的餐桌上,一只菠萝插在玻璃花瓶中,叶子仍然青绿,“这是我孙子到云南旅游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我就当花养着。”
孙子为她的阳台赋诗
家里人知道想姨很长一段时间被焦虑症困扰,而想姨通过养花花草草,阳台从无到有,有声有色,焦虑症也得到缓解,家人都十分开心,于是精心为她做了一本《我的小阳台》画册。想姨为画册写了序,画册收录了不少“她与阳台”的照片。
她正在读小学的孙子曹江英还特意以《祖母的小阳台》为题赋诗两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祖母有个小阳台,五颜六色引蝶来。最美还是那茶花,一枝独秀探头来。”李渐想觉得“探”字用得特别生动,不过她最爱另一首的这句:“这边红来那边绿,不怕风吹和雨打”,看似写她的花花草草,其实也在写想姨自己的人生。
渐渐从焦虑症中走出来的想姨,发现生活中四处潜藏着快乐,比如半夜茉莉花开了,她起床喝水时,嗅着花香走到阳台,久久站立,仿佛那是特意为她准备的礼物。
“恶少我不为,善少我为之”,帮助他人是想姨乐的另一个快乐源泉,至今她帮助了3个孤寡老人,如今还定期帮助1个孤寡老人,定期去探望。
快乐被发现,成为她精神食粮,她坚持写“义工日记”和“开心日记”,每天将生活的点滴快乐,汇入日记本中的“快乐池”里。
她在其中记录了一件事,“今年生日的时候,大家帮我过生日,我说我不要礼物,我要祝福,每份祝福相当于50g的精神食粮,我预计收1公斤,怕不够,我还自己写了两份,没想到大家都有备而来,我足足收了2.5公斤的精神食粮。”
临走前,想姨说,过好每一天是自己的权利,能活多长由老天决定。
策划/珠江时报记者 刘永亮
图文/珠江时报记者 李华 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通讯员/钟小婷
编辑:黄梦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