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品世界杯脆皮却烂大街足球不能赢回的局面
本届世界杯,岛国凭借着日系精神,在世界杯虽败尤荣。有人说,遇到比利时是岛国生不逢时,但作为唯一打入淘汰赛的亚洲球队却让岛国蓝武士成了媒体的焦点。虽然在世界杯岛国最终不幸离场,然而在汽车圈里,日系凭着自己经济、省油的实干精神硬气的很,并且自成一系,很有一定的江湖地位。
虽然早有人说,日系车不如德系车皮实,然而皮薄的日系车却成了烂大街的代步车。
面对舆论的皮薄=不安全?
相信满大街的日系车会让谣言不攻自破。
安全这个事儿到底是谁说了算了
主要还是“以人为本”
即使车毁了,只要人没事那也说明安全过关的
无可厚非
日系车皮比德系车薄了3mm
然而有数据显示在速度超过50km/h的高速公路上
车皮的厚薄已经变得意义不大了
在激烈的碰撞中
增加生还的机会才是重点
比硬汉还是比巧取
日系选择了后者
如果乘员舱被撞断
乘客被高速甩出去
那绝对凶多吉少
然而乘员舱被撞扁
空间大幅度压缩,乘客被挤压
困在车里也是难以施救的
这个时候
车身如同立柱、房梁
面对事故可以屹立不倒
而车身车后留了一大片空白缓冲区
就如同一个棉花枕头隔离了
这在汽车上有个响亮的名号“溃缩吸能”
正因为日系的铁汉柔情,骨架硬实
才有了超高性价比
当然这些只不过是一些蓄能的前期准备
真正让日系车大显身手,弯道超车的还是取决于连续两次爆发的世界石油危机,那些美系、德系虽然高大威猛,然而却是实打实的油老虎。然而那时候全球陷入了用油紧张的僵局中,谁能破局,谁就有发言权。
大家诟病的皮薄的缺点,在这个时候却爆发了一些优势。皮薄使得整车相对轻巧,而且在整体优化下,日系车考虑经济实用性,所以整车的轻巧,使得在同等排放下日系车更加省油。
日系研究出的不吃油也能卖力干活的车使得一跃成为了最大的出口国。在地球上缩成一条线的岛国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进军了已经技术成熟的欧美市场,且干掉了老品牌的高大威猛帅的一逼的欧美系车。
日系成了第一个模仿者打败被模仿者的先驱,成就了一段佳话。
本以为日系会在欧美一直美滋滋的过下去。
哪知道好景不长,欧美车T出一片,一向标榜省油的日系车渐渐的没落下来。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福特、路虎,从1.0到6.0,全T了。不仅如此,它还整出了双涡轮、三涡轮,好像不榨干发动机它不死心。而日系车沿用的老套VVT技术就显得有点out了。而欧美市场对排量和油耗管控较为严格,因此日系车在欧美市场也渐趋天花板。
混不下去的日系车只能把目光投向稍微“低端”的华区市场。最先做出反应的是丰田、本田、日产,随后马自达、铃木、三菱也跟了上来。
1. 丰田
丰田其实也明白,未来一定是需要更高端的车来撑门面,真正有钱人不在乎那点油钱,所以丰田推出了高端车系皇冠和雷克萨斯。
丰田的皇冠曾经被誉为丰田皇冠的一颗明珠,皇冠更是被用于接待国宾的贵宾用车,如今却被德系车日渐打压,几经缩水,再加上在美国爆发的刹车门召回事件中,不幸中招,口碑日渐消落,如今丰田的明珠在华市面被迫停产了。当然据了解被停产的原因还是因为减排和油耗的原因。即使皇冠历经了15代升级改版,可见丰田还是投入了不少打造皇冠这个独立品牌,然而销量始终不见起来,最终不得已被砍掉了。皇冠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被丰田大力包装推广也无法逆袭,终究迎来了终结的命运。
当然丰田的更新速度极强,虽然皇冠的终结,却不足以撼动整个丰田的市场霸主地位。除了得力王牌,丰田旗下品牌甚多,而凯美瑞、卡罗拉、普拉多、汉兰达更是如数家珍。丰田整体销量在6月还是处于一个激烈增加超过10%,前六个月累积销量破68万辆。
第二款:本田
本田在国内消费者心中的地位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了:“开不坏的本田,修不好的路虎。”本田的质量是得到了公开认可的。
说到本田,家喻户晓的莫不是“雅阁”、“讴歌”、“思域”、”CRV”等红牌车型,在机油门爆发之前,它们的江湖地位不容小觑。
虽然在和丰田比起来,本田的底子相对薄弱,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只不过是一个生产零件的作坊。然而雅阁出产,一跃改写了历史,雅阁自出产,就一路走红,走哪都遭人喜爱。1989荣获美国同级轿车冠军,走到中国,依旧像神一般的存在,甚至后面出现了产销脱节,加价购买的局面。
第三款:日产
日产居于世界十大汽车品牌之一,日本第二大汽车品牌。日产的路有点坎坷,99年差点破产,被法国雷诺接了盘。早期有“蓝鸟”、“公爵”撑脸面,后慢慢转战中国,生产尼桑皮卡。结果不太理想,最后和东风携手成立东风日产,才稳了下来。当红品牌有“英菲尼迪”和”NISMO”。
论起日系如何可以在众多品牌脱颖而出,其实从日本的文化、自然资源来讲,日本岛国的身份再加上经历二战的残局,本身算是凋零的,假如要从0到1研发,先不说投入产出可能不成正比,成功率太低。相反吸取西方先进文明,糅合改进,效果可能不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苹果总是容易省力一些的。
丰田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有句名言:“模仿比创造更简单,改进比创新更重要。”早期,丰田完全就是山寨欧美汽车,如丰田SA山寨大众甲壳虫,Celica 2000 GT Liftback就是抄袭了福特野马……一直抄到70年代,才形成自己的风格。
但如何把一手烂牌打好,并不仅仅是靠模仿就够了的。日系车在模仿的同时,更是精准定位市场,他自身资源的贫瘠,注定它的节能、轻量级的实用操作。但日系绝不偷工减料,它在质量把控上还是非常用心的。整体而言,岛国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虽然当然它太过注重成本也制约了他的行动速度,比如在人大众用T的时候,它其实也获取了技术,只不过投产后发现效果不太好,所以就封存了。而后发现T技术大火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谨慎与执着,也要分情况而言,但它有今天的地位,确是值得学习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