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装修隔音常用材质自然适频颗粒岩NAM
据权威机构调研,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吸声合金板夹带岩棉、玻璃棉等多孔吸声材料,主要吸声的原理是:材料内部布满大量微小且连通的孔隙,声源发射的声波沿着孔隙可以进入到材料内部,并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同时将声波震动的动能转化成热能,从而减少了入射声波的反射,达到吸收噪声的效果。与吸声的材料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反射的声波不同,隔声的材料主要性能在于减弱透射的声波能量,达到阻挡噪声的传播,同时普遍存在材料越重,或面密度(或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声效果越好,通常采用如砖墙、铅板等密实材料。由此可见,传统吸声材料是很难满足隔声要求的,同时现有的隔声材料由于良好的反射能力而导致吸声性能非常差,吸声性能与隔声性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自然适频颗粒岩NAMF配方技术(Naturally Adapted to Multiple Frequencies)可以提供一种兼具良好吸声和隔声性能的颗粒岩吸隔声板材料,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吸声材料或隔声材料单一性能的缺点。板体采用特定粒径的石英砂颗粒和聚酯硅基聚合剂按照重量比为1:(0.05~0.28)组成。通过实验室反复试验,对不同声源高中低多频段均具有较好的吸声降噪效果,同时研发人员对工艺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成功研发的可量产的自然适频颗粒岩NAMF配方技术已经通过了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的严苛检验,在吸声、隔声、燃烧性能、抗风压和抗冲击性能等各项性能指标中都很好地满足了绿色低碳公路声屏障单元板的严格要求。
自然适频颗粒岩NAMF配方技术经混响室法测试,降噪系数结果为0.65,空气声隔声量检测结果为30dB,很好地满足了JT/T646.4-2016《公路声屏障 第4部分 声学材料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对吸声、隔声的技术指标的要求。经过国家级权威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其结果表明该技术很好地同时解决了一种材料兼具吸声和隔声性能的要求。同时,产品在通过抗风压性能测试中颗粒岩单元板未产生功能障碍或损坏,最大残余变形量仅为为0.63mm,远小于允许值L/600=3.00mm。构件承受30J±1J能量的冲击后内部构件没有造成损坏或平移断层,表面也无弧坑状的局部损坏。燃烧性能检测结果符合 GB 8624-2012 平板状建筑材料 A (A2-S1,d0,t0)级不燃材料(制品)的技术要求;
自然适频颗粒岩NAMF配方技术在公路工程的声屏障结构安装方面采用的是插板式的安装方式,紧固螺栓内置H型钢结构内部,规避风霜雨雪的洗礼,耐久性更佳,构件采用L型可调节的结构形式,很好地解决了单元板的稳固和整体效果美观等问题。该技术已得到多个项目的推广应用,同时产生了公司独有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包括:颗粒岩吸隔声板(JS-001)至颗粒岩吸隔声板(JS-003),及提炼于传统文化符号的山形、水纹、点阵、条纹、错峰、阵列等,将当地的文化符号很好地与景观声屏障进行了结合,达到功能与环境融于一体的效果。
西安上禹佳盛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城女士携自然适频颗粒岩NAMF技术亮相首届碳中和博鳌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会场,发表了“公路建设减排新技术”的报告,此次推出的自然适频颗粒岩NAMF技术在公路噪声治理方面同时解决了传统吸声和隔声不可兼得的问题,这项低碳环保的绿色科技技术引起了各界的关注。目前该技术着重应用的噪声治理领域已经有了高等级公路声屏障项目的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