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馨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清洗系统

世界杯加入火车小金哥看世界杯坐着火车唱着

发表于:2024-06-05 15:32:23 来源:宏馨资讯

刚刚熟悉莫斯科的地铁交通,刚刚在酒店旁边找到了一家味道不错的俄式餐厅,我们就要和莫斯科说拜拜了——我们得搭乘火车,也就是俄罗斯世界杯球迷专列,前往圣彼得堡,在这座风景优美的河滨城市待上一周,观看巴西VS哥斯达黎加、阿根廷VS尼日利亚两场关键比赛。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将近8个小时的火车卧铺之旅,让我充满期待。

差点弄错车站

得益于俄罗斯世界杯期间的“FREE RIDE(免费交通)”政策,各国球迷和媒体记者都能申请到免费的球迷火车票。只要凭借FAN ID或者采访证件号码在网站上完成简单的注册手续,就能随时免费预订前往圣彼得堡、喀山、伏尔加格勒等俄罗斯各地的球迷专列火车。

俄罗斯的火车站。

解决了免费火车票,去哪乘车倒是差点难住了我们。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俄罗斯的火车站都是以终点站来命名——比如说喀山站并不在喀山,而是指车发往喀山方向。不过前往圣彼得堡方向的车站叫列宁格勒站,因为圣彼得堡在1924-1991年间就叫列宁格勒。这种略显有些任性的命名方式,很容易让第一次来俄罗斯的外国游客摸不着头脑,总怀疑自己是不是买反了方向。

从莫斯科大学附近用Yandex taxi叫车前往列宁格勒站,一共用时50分钟左右,车费为567卢布,不到人民币60元,还比较划算。进站后,车站里的志愿者告诉我,车票不需要打印,直接出示预订成功后发给你的PDF文档,就能上车。和国内乘坐高铁、动车不同,直到进入我们所在的2号车厢之前,才有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检票的手续,核对你的车票和FAN ID(采访证)对应后,就能上车,非常方便。

双层卧铺挺少见

因为是两层卧铺的设计,前往圣彼得堡的球迷专列高度很高,比普通火车高出一大截。舱门上的数字显示,我们所在的二号车厢一共有64个床位,上下各32个。32个床位又分为独立的8个房间,每个房间共4个上下铺的床位。

双层卧铺列车。

球迷专列属于新款的卧铺火车,无论外观还是内饰都非常干净整洁。整体色调为米色,看上去比较温馨。进入二号车厢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自动售货机和一个自动咖啡机,自动售货机里各种零食、矿泉水、可乐等应有尽有,而且价格和外面相比也不算贵。以小瓶装的可口可乐为例,在卢日尼基和斯巴达克球场内的售价为70卢比一瓶,球迷专列上的售价则为80卢比一瓶,基本上相差无几。如果不想喝可乐,也可以在旁边的咖啡机上购买卡布奇诺、拿铁、美式等各种咖啡,价格也在70卢布左右。如果你硬是一分钱都不想花,你也可以去转角处的饮水机上接水喝。穿过整条走廊,车厢尾部还有3个紧挨在一起的卫生间,面积比飞机上的厕所要大一些。

各种零食和饮料也不算贵。

我们一行四人的床位在25-28号,刚好“承包”了一个房间。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房间里的设施堪称非常人性化——USB充电线、WIFI(虽然连上一直无法上网)、空调、大灯、夜灯、桌子……唯一让人有些“不爽”的,是床单、被套、枕套都装在一个密封袋里,还得自己套上。在狭窄的空间内把被子装进被套,还真是一个技术活。同屋的新文化报记者陈涛在努力了十来分钟后,放弃了,“不要被套了,就直接盖被子吧!”

平稳程度不如国内

我们乘坐的球迷专列不是俄罗斯的高铁,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球迷专列需要将近8个小时,而高铁仅需4个小时。不过球迷专列对球迷和记者免费,高铁还得花上200块人民币买票。为了节省一晚上的住宿,我们选择了莫斯科当地世界杯20日晚上10点28分出发的那班火车,第二天早上6点半左右到莫斯科。

列车内部非常干净。

10点28分,球迷专列在夜色中准时发车了,由于能见度不好,无法欣赏到列车窗外的美景。不过行驶过程中,明显能够感到平稳程度不如国内,躺在床上经常有颠簸的感觉,小桌子上的矿泉水也是摇摇晃晃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乘坐高铁或者动车前往成都等地时,感觉要比这边平稳得多。南方都市报记者丰臻本打算把装有手机的三脚架放在下铺床上拍一个视频,结果火车时不时的摇摆,让视频画面也有些抖动。当然,这也可能和球迷专列是普通列车有关,换成更高级一点的高铁,平稳程度可能会更上一层楼。

结束夜谈会后,从12点开始,我努力想让自己睡着,可床铺的长度的确短了点,脚无法伸直,睡着有些憋屈。加上有几名兴奋的巴西球迷之前一直用音箱放着歌,high得不行,直到凌晨两点左右,我才在火车的晃晃悠悠中,沉沉睡了过去。

早上6点半左右,火车终于抵达了圣彼得堡火车站。也许是挨着海边的缘故,圣彼得堡的气温比莫斯科低了很多,风也大了很多,乘客们下车时都穿上了外套。离开车站,行走在圣彼得堡干净整洁的街头时,在我不禁想起查良铮先生翻译的那首《青铜骑士》——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

相关>

地铁系统,俄罗斯的骄傲

既然说到了火车,就不得不提到俄罗斯最引以为豪的地铁系统。

有种说法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乘坐一辆公交车。而在俄罗斯,尤其是莫斯科,这个说法应该改为“搭乘地铁”。莫斯科地铁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总共有12条线,包括11条辐射线和1条环行线,覆盖范围广,地铁站的建筑华丽典雅,非常有特色。在莫斯科的8天时间里,我每天都要搭乘地铁往返于卢日尼基、斯巴达克两大球场与酒店,已经对莫斯科地铁产生了感情。

从酒店前往一号线的Yugo-Zdapadnaya站需要步行20分钟左右,一号线是俄罗斯最老的地铁线,最大的特色就是“敞篷车厢”——地铁车厢内所有的小窗户都开着,开动后风声和噪音特别大,震耳欲聋,而且一号线的司机特别喜欢踩“老刹车”,每次启动和停下时,都会有乘客被甩得歪来歪去,甚至还有人会跌倒在地。我第一次乘坐一号线的时候,司机一个急刹车,我为了保持平衡,一脚踩到了旁边的俄罗斯壮汉脚面上……幸好,这位战斗民族哥们儿的性格还比较温顺。而后来兴建的各条地铁线,科技程度也提升了不少,以前往柳布利诺大市场方向的14号线为例,宽大的车厢里有着舒适的座椅、大显示屏,甚至还有供自行车停放的地方。

下了地铁,穿行在各大车站时,就可以欣赏到莫斯科地铁独特的美——每个车站都由俄罗斯著名建筑师设计,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多用大理石、花岗岩、陶瓷等组成各种浮雕、雕刻和壁画装饰,美丽而不失粗犷。在命名方式上,各地铁站多以名人、历史事迹、政治事件为主。除了马克思主义者站、少先队站、游击队站这样的“红色”站名,还有普希金站、契诃夫站、陀思妥耶夫斯基站等……因此,俄罗斯地铁系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馆”。以共青团站为例,这里有8幅巨大的彩石马赛克,图案中是正在红场发表演讲的革命领袖列宁,外加大理石拱廊、青铜枝形吊灯等,看起来庄严肃穆。而3号线的革命广场站又是另一番景象,门廊入口摆设了很多诸如运动员、猎人、士兵等铜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个带狗的边防卫士,据说,摸过这个狗鼻子的人会得到幸福,这也吸引了很多游客特意前来,如今的狗鼻子早已变得锃光瓦亮。

据统计,世界杯期间,莫斯科每天平均开行8500多次列车,运送乘客将近1000万人次,但就算是球赛结束后的离场高峰期,出现拥堵的情况也很少,一方面得益于45秒一班的超高频率,另一方面,世界杯球场周边还散布着大量的公交车,负责把球迷分流到更远处的地铁站。

莫斯科地铁还有一个特点,:距离地面非常深,每一站都在地面50米以下,最深的是胜利公园站,它位于地下84米深的地方。为什么挖这么深?因为修建时考虑到了战争因素,越深入地下越不容易被破坏。站在这些长长的扶梯上,我总会想起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皇冠大扶梯。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金鑫 俄罗斯圣彼得堡报道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名汇杂志社

河北农机杂志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版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