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版奥本山从冯巩大战看中国男足
一个半老球迷,刚刚接触足球恰逢“金州”惨败,年少轻狂的羞愤,就差渴饮戚务生的血。当然还算幸运,“五里河”的红旗是迎风招展的,曾经也有那么一个瞬间,质疑过米卢到底是不是江湖骗子,但老头神奇的基调基本是共识。
感谢学生时代认识足球、喜欢足球,并一直伴随到今,足球早已成为一种精神食粮,每天翻翻新闻,偶尔也会选几场喜欢的球赛看看,直播没精力,录播和集锦也行。
都以为韩日世界杯是中国男足的起点,就像98年是日本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后的飞跃一样,可惜事与愿违。作为培养球员的联赛,甲A变成了中超,名字的光鲜遮盖不住换汤不换药的本质,从红火到裸奔,从金元足球到如今各种原因的一地鸡毛,二十年的男足就像一部宫斗剧,精彩绝伦的是枝枝节节,主干则是萎缩的。
善于发现问题、总结并努力改正,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文化,其他都行,唯有男足行不通,所以骂战不会停歇,除非一方直接消亡,不死不休。只不过以前是一帮记者在纸质媒体上口吐芬芳,球迷在现场歇斯底里,当时两者是亲密的战友。而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一方是普通球迷,另一方变成了球员与部分媒体记者的混合体,论战双方身份的转变,是我对二十年男足最大的惊讶,堪称宇宙大发现。
“冯巩大战”的前因后果不需多叙,只想自说自问几个问题,中国男足该不该骂?球员申辩是否必要?互撕扩大化的原因?骂战过后的中国男足路在何方?
先谈第一个问题,中国男足该不该骂?我的答案是肯定,大多数人都同意,单凭工资责无旁贷,普通球员年薪几百万,优秀的上千万,几千万,这种脱离国情状况的收入必须有高产才能匹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千万不要说是老板愿意给的,跟普通球迷没关系,这是不动脑子的回答,金元足球是足球改革的一种尝试,没有国家方针的指引,那些老板会愿意给糟哥们成百上千万?观众和球迷永远是体育运动的衣食父母,只不过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在我看来,广大球迷不应仅仅局限于质疑球员本人,还应扩大到管理球员的俱乐部,联赛的指定管理者,足协和球探经纪人等所有从事足球的工作者。
第二个问题,球员申辩是否必要?球员在球场面对球迷现场辱骂时,一般很少当场回击,国外例子比较出名的是曼联国王坎通纳,一招无敌鸳鸯腿,霸气侧漏,这方面篮球较多,NBA的奥本山宫殿斗殴,猛男阿泰斯特一朝出名,国内辽篮和四川球迷也有一段相爱相杀的感情纠葛,不过不是在球场。互联互通的时代,网络成为对球员指责的便利通道,面对调侃、责备、辱骂,进行一定的沟通,回击或者骂战未尝不可,只要是关于足球的本身,不涉及家人的侮辱都行。但我始终认为球员面对球迷的指责,最佳的回击方式不是洋洋洒洒多少字,而是用球场上的表现让质疑者闭嘴,球场是球员真正的舞台,网络不是。你可以在进球之后,选择用食指放在嘴边的庆祝动作,也可以在防着对方必进球后撕开球衣,露出大肚腩尽情宣泄,竞技体育靠成绩,不是打嘴炮。回头再看看输给越南的那场比赛,输得根本不是技战术,而是精气神,未战先怯的状态,感觉就是和球迷呕气,只为证明李铁的教练团队是正确的,换了一个教练加强连也没用,规划球员全上也不咋地。
第三,互撕扩大化的原因?球迷指责球员,球员进行回击在我看来其实是单纯的骂战,之所以扩大发酵,无非就是利益集团在操作,一方面是个别媒体工作者没有底线的“护犊子”,另一方则是短视频工作者们的反复炒作,区别是前者让球迷呕心,后者引起共鸣。跳得最欢的自然是“董球”,翻看他的履历,虽有一定的才能,但吃相太难看,之前美团王兴批评的三千米十二分钟的体能,被以他为首一帮人批的体无完肤,王兴只是说出一个清华学生跑步指标,体能是球员的立足之本,现在问问随便一个跑团,三千米十二分都有很多人能达到,这帮人的文字表达能力非常强,最后以他们怒删美团APP、王兴闭口,大获全胜。我强烈反感以“董球”为首的一帮媒体人,你们的参与让足球队员和他们背后团队感到极大的心里安慰,一种事事都可以甩锅,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最大的坏,像极了西方的某些政客,至于原因,网络时代没有秘密,既有兔死狐悲的忧患,又要掌握流量密码,无利不起早。
骂战过后的中国男足究竟路在何方?前面说了很多,按着辩方一贯“你行你上”的措辞,简谈几点建议,其实也不是我个人的,也是广大喜欢足球网友的建议总结。
1,校园足球。只有根植于校园土壤里的足球才能有生命力,很多地方都在做,然而这需要很多基层体育老师的辛勤付出,不过有学校这棵大树,问题不大,同时还有中考和高考的大棒指引,这种神奇的大棒会引导许多孩子和家庭投身于足球这个领域。
2,降薪。降薪的目的不是让从业者无路可走,而是降低门槛让更多喜欢足球的孩子和家庭投身进来。金元足球是高层的一次体育改革,不是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大资本的一次尝试,有成功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失败。降薪就是让这个行业回归到正常的市场价值,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球员的高昂年薪,几百几千万,普通球员上亿的转会费,俱乐部离奇的开支,卖掉房产让小孩踢球的家庭,灰色黑色收入…马克思经典的话,有10%的利润资本会蠢蠢欲动,有30%就会行动起来,有100%的利润就会践踏一切,金元足球让我们有幸看到,有些人说球员虽然工资标的很高,但实际拿到手很少,这说明问题更严重。再说降薪后二三百万的年薪,就算60万,仍然比我们社会的大多数职业的收入高了很多很多。
4,各司其职。与其说是建议还不如说是呼吁。冯潇霆的那份回复,在我看来还是很有价值的,也是有想法的人,他说得那个比利时和日本比赛后视频收集,无非就是说明我们的足球在很多方面都不行,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改呢?他是前中国足球队长,有更多的渠道反馈和建议,而不是甩锅。当然也建议他看看哈维回到巴塞罗那当主教练提的很多细节,从球员的日常训练细则,比赛前几天的相关准备,以及与媒体交集等等,我不知道中国的俱乐部是否有详尽的球员日常规范,以及跟媒体、球迷的沟通处理方式,如果不全请加紧改正。球员经常撸串串、哈啤,肚子是白斩鸡,这不仅仅是球员的问题,应该也是教练和俱乐部的疏于管理和不专业。足球管理者制定政策切记朝令夕改,既是管理者同时也是服务员,规范市场,保证球员利益。联赛组织者加强赛程的优化,提高裁判水平,狠抓违规违法行为,让联赛成为球员提高水平的重要孵化器。媒体工作者们少玩文字游戏,你的强项不是圈养足球苗子做经纪人生意,尝试很勇敢,但脱离实际没有用,以前的大连实德做过。球迷也实事求是地提要求,同时嘴下留情,祸不及家人…
5,给足球降温。足球不是重工业、也不是轻工业,不是高科技,也不是生活必备,但足球贵为体育的第一运动,运动的美感,比赛场面的刺激性让喜欢的人如痴如醉,同时背后的衍生产品还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稳定的推进这条产业发展跟国家扩大产业输出,提高灵活就业能高度吻合,这也是国家不会放弃的根本原因。但降温刻不容缓,足球没进世界杯,不是世界末日,只要跟付出差不多,踢出应有的精气神,相信全国球迷大多数能理解。另外,足球只是整个体育产业的一环,中国体育产业若干年来全方面蓬勃发展,看看马拉松,发展没几年,其带来的产值直追足球,中国体育目的是体育强国,体育大国和全民健身。
我所希望的足球氛围是,校园足球场人满为患,社会球场价格便宜,周末一场难求,各级学生联赛如火如荼,职业联赛至少分到甲乙丙丁,周末抽时间带孩子去看球,将来她也带着她的孩子去看比赛,足球文化也应该是传承的。大街上、公园里,随处可见盘着球的孩子,哪一天,小区的孩子把我家的玻璃用足球踢碎了,我可能有些生气,我会跟他说,“小子,臭脚,这不是球门!”然后我下去会给他做示范,“哐”,把邻居的玻璃也打碎,然后屁颠屁颠去换玻璃,一块是换,两块也是换。然而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我家四楼,小孩子踢球能把十几米高的玻璃踢碎,还是钢化的,这脚劲忒大,我应该很欣慰,毕竟未来可期,不应该苛求他的准度,而是给他一颗棒棒糖,以资鼓励!